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汇编人教新课标版

发布 2020-01-28 16:26:28 阅读 8678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

1、郑人买履。

一、文学常识: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扁鹊治病、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

二、字词积累:

1、自度其足duó 2、吾忘持度dù 3、履lǜ4、遂不得履su5、宁可nìng

三、实词列举:

1、自度其足:量长短。 2、置之其坐:

放置。同“座”,座位。 3、操:

拿,携带。4、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5、及反:到,等到。同“返”,返回。

6、遂:终于。 7、宁:

宁可。 8、无自信:不。

四、虚词列举:

1、之 ①置之其坐:代词,量好的尺码。②至之市:

到……去。③试之以足:代词,鞋子。

以:用。2、其 ①自度其足:

自己。②置之其坐:自己。

3、而 ①而置之其坐:表承接。②而忘操之:

表转折,却。

五、文章翻译:

郑国有个人将要买鞋子,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记了携带尺码。鞋子已经拿到手了,就说:

“我忘带尺码了。”就返回家取尺码。等到返回,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呢?”(那人)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六、欣赏理解:

1、分析文章的结构。

第一层: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效果。

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3、郑人最可笑的“言”是什么?

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

一、文学常识: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集。

二、字词积累:

遽契其舟 jù qì

三、实词列举:

①遽契其舟:立即,匆忙。雕刻。②是吾剑:指示代词,这儿。③不亦惑乎: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四、虚词列举:

1、之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入水求之:

剑。2、其 ①其剑:他的,指楚人的。

②遽契其舟:那。③从其所契者:

他,指楚人。3、而 ①而剑不行:表转折,但是,却。

4、于 ①自舟中坠于水:到。自:

从。五、文章翻译: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立即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六、欣赏理解:

1、分析文章的结构。

第一层: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结尾,发人深省。

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3、楚人最可笑的“行”是什么?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三峡。一、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二、字词积累:

阙quē 叠嶂zhàng 晨曦xī 沿溯sù湍急tuān 绝山献yǎn 飞漱shù 属引zhǔ

三、实词列举:

①略无阙处(完全;同“缺”,空缺,空隙)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③至于夏水襄陵(到;上)④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⑤或王命急宜(有)⑥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⑦虽乘奔御风(即使;奔驰的马)⑧清荣峻茂(树木茂盛)⑨春冬之时(季节)⑩不以疾也(如;快)⑾飞漱其间(冲荡)⑿良多趣叶(的确,实在)⒀林寒涧肃(寂静)⒁空谷传响(回声)⒂哀转久绝(同“啭”,声音曲折;消失)⒃属引凄异(连续;延长)⒄自三峡:(在)

四、虚词列举:

1、其 ①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到江陵。②飞漱其间:它们,指怪柏。2、则 ①则素湍绿潭: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味。

五、文章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如)有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春天和冬天的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山峰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挂着得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流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六、欣赏理解:

1、 峡两岸的山有何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1)长,“七百里”;(2)多,“略无阙处”;(3)高峻、陡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

2、 山写起,与下文写水有何关系?

写山险峻,江流狭窄,为下文写夏水迅猛作了铺垫。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写出江水怎样的特点?

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江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使人感到豪气万丈。

4、写春冬景色,有动有静,举例说明。

例:(1)“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

(2)“绝山献”“怪柏”是静,“悬泉瀑布”“飞漱”是动。

5、文中引渔歌作用所在?

烘托(侧面)三峡秋天的悲寂凄凉,与春冬的欢快明朗形成对比,表现了三峡绚丽风光,也从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6、文章语言简炼、生动,试举例赏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个字形象写出三峡山的高峻。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

7、课文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从山写起?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因为夏天的水最盛,凶险、湍急、迅疾,所以先写夏天的水,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4、《论语》八则。

一、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二、生字注音。

1.论语(lún) 2.人不知而不愠(yùn) 3.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4.思而不学则殆(dài)5.诲女知之乎(huì rǔ)6.

不悱不发(fěi)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yú)

三、实词列举。

1.学而时习之(温习)2. 不亦说乎(通“悦”,高兴)3.

人不知而不愠(恼怒)4.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5.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6. 不耻下问(以……为耻)7.

默而识之(记住)8.学而不厌(满足)9. 不愤不启(启发,开导)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

四、虚词列举。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关系)2.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 3.可以为师矣(凭)4.

默而识之(表修饰关系)5.何有于我哉(对)6.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里面)7.

是以谓之文也(因为)

五、课文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六、课文分析。

1.文中有关学习方法的成语有学习态度的成语有:

2.表明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的句子。

表明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强调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5、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大臣,少时读书不多,晚年勤奋读书,争分夺秒,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二、为下列字注音。

寡学术(ɡuǎ )阖户启箧( hù )qiè )既薨(hōnɡ )卒用其人( zú )

龌龊循默(wò chuò )碎裂奏牍掷地(dú )他日补缀旧纸(zhuì )

三、实词列举。

1.少习吏事(熟悉,通晓)2.寡学术(少)3.每归私第(自己的住宅)

4.阖户启箧(关)(门)(打开)(箱子)5.处决如流(比喻快速)6.既薨(已经)(古。

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7.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8.忌克(对人忌妒刻薄)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 文言虚词

表示工具 方式 方法,译为 用 拿 把 按照 例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 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时间处所,译为 在 从 2.作为连词。表示并列 承接 修饰 以 相当于 而 例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 来 用来 表示动作 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 因 由于 例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汇编人教新课标版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1 郑人买履。一 文学常识 郑人买履 选自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韩非,约前280 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韩非子 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如郑人买...

202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

古今异义。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 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