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19-12-17 10:42:28 阅读 787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材的框架体例。

二年级(下册)的编写体例与一(下)、二(上)相一致,仍然由习惯篇、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四个板块组成,只是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部分出现了三个前几册所没有的新面孔——“说说写写”。 练习,“说说写写”代替了“口语交际” 。

教材作如此微调,用意有三: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提出了写话的要求,教材在本学期作了落实;二是将说话与写话结合起来,既提供了写话的内容,降低了写话的难度,又增强了练习的综合性;三是考虑到写话的时机,安排过早,学生识字数量少、生活积累少,容易让学生对动笔产生畏难情绪,而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的积累,有了三个学期口语交际经验的积累,有了一些生活积累之后,经过半个学期的写话练习,完全可以水到渠成地完成向习作的过渡。

二、关于“习惯篇”的教学。

1、关于“习惯篇”的编排。

本册“习惯篇”的要求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安排这两项是跟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实际上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一些技能和习惯。识字是终生的,识字识到老,中国的汉字识不了,所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2、关于“习惯篇”的教学建议。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想大量阅读的主观愿望与识字数量不是很多的客观现实成为一对矛盾,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掌握查阅字典的技能。因此,选定“勤查字典”作为本学期“习惯篇”的重点内容,意在使“勤查字典”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良好习惯。

关于“勤查字典”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字(现象)按照一定的规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形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过程。

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

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查字典”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

至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强调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二)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

1、关于识字写字的编排。

本册教科书仍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共安排了363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89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74个)。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

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8课“识字”共安排只识不写的生字3个。

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共安排4课。“识字1”是节日民俗,“识字2”是桂林山水,“识字5”是保卫祖国,“识字6”是天然动物园。

2)形近偏旁的比较课均属此种类型,共比较了“木禾”、“竹艹”、“日目”、“冫氵”、“礻衤”、“宀穴”等6组易于混淆的偏旁。每课安排两组易混偏旁,每组分3栏。如第3课第1组,第一栏是一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木”与“禾”的“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到“木”与“禾”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第二栏是“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两组词语,意在印证以“木”做偏旁的字与以“禾”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第三栏是两**,分别与第二栏的两组词语相对应,意在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

3)特殊偏旁的认识。第8课属于此种类型。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

如“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是表示鸟。第二栏的两组词,虽前者有一些字是“鸟”旁,后者有一些字是“隹”旁,但都是属于鸟。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同是一个“月”旁,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第二栏有两组词,前一组“明亮晴朗朦胧”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月亮有关,从“月”;后一组“弯腰踢腿挺胸”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肌肉有关,从“肉”,这也是要留心识别的。

其中第(2)、(3)种形式是新出现的形式。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出现;只识不写的字则列在两条绿线内。

通过前三册的描红、仿影和临写,一些常用部件的笔顺都掌握了,所以本册没有必要再一一展示笔顺了,只是有选择地展示了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

苏教版小语教材十分重视写字教学。对于写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字了。

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课程改革纲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写字不单纯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汉字里面还蕴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

作为母语教材,从小教会孩子写好方块字责无旁贷。

写字教学也要“三个维度”并举,不光要让学生会写,还要写得好,要让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坚持描红、仿影,不是只在。

一、二年级这样做,而是一以贯之,六个学年一描到底,一仿到底。

2、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本册识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们既要尽量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完成本学期的识字目标,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巩固已有识字成果。

首先,要重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部首等识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积极引导,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简化识字心理,可以教一个学一串,加快识字的速度。再者,不但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层面的目标,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游戏、奖励、评比、观赏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具备写字的美感意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同时,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教学,充分利用好配套习字册,指导学生将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1)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本册教材识字教学的“承前启后”作用。

我们知道,第一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

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

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则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识字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还注意到为下一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音序查字法,但无法查检不知道字音的生字。)所有这些,都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

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难免发生。本册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形近偏旁的比较,就可促使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代表竹子,“艹”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

如何发挥好本册识字教学的“承前启后”作用?

一是要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

此前,小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册生字。其中一上的生字相当一部分是基本字或使用频率高的字,可能回生得比较少。一下、二上的生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的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

这些因素造成了生字回生率的上升。

怎样巩固生字呢?一些人往往把巩固生字的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越多便越巩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

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要想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还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

汉字本身就是画儿,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没有水怎么“浇”?

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

教《沉香救母》一课中的“泪”,便可启发学生说说“泪”为什么是“守”加“目”?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说出:“因为泪水是从眼睛里流出的,眼睛里流出的水便是‘泪’。

”从这些例子,儿童就能感受到汉字的构成是很巧妙的,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还可结合纠正错别字,揭示汉字的规律。如学生经常把“染”右上的“九”写成“丸”,我们便可告诉学生:古代的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所以下面是个“木”,右上是“九”。

“九”表示许多次的意思。又如学生经常把“篮球”写成“兰球”,便可告诉学生:最初的篮球运动是将球投进篮子里,而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的,所以“篮”字是竹字头。

这种追本溯源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喜爱上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汉字规律,便能学一知。

十、一通百通,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 一 导入 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母亲 听一听这首歌唱得是谁。这首歌唱的是谁?母亲 对,同学们,每天为你整理衣装的人是 母亲 每天为你洗衣做饭的人 母亲 每天为你忙碌操劳的人 母亲 是呀,母亲,我们各有不同的喊法,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千百年来,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教材分析

程屯镇小学2015 2016学年度语文第册备课。单元及主题 八单元教材分析主备人。张爱莲。第课时。上课日期。共课时。教材解读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本单元共四篇课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猴子种果树 会会走路的树 问银河 练习8.诗歌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通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写的是宋朝大学问家杨时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故事。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杨时是什么人 宋朝大学问家 是个什么样的人 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第2自然段写杨时和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冒着大雪去请教程颐老师。第3自然段写杨时他们走到老师家门口,看见老师正在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