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一、长度单位。
1、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吗?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
2、直尺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好帮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二、新授。知识点一】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1、我们现在有直尺作为测量工具,那在古代没有直尺,人们又是如何测量物体的呢?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代的人们经常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如果让你用身体的一部分进行测量,你打算怎么测?
**认识“庹”、“拃”以及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2、同一事物,选择测量的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
3、用拃作长度单位量课桌长度。
1)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拃量课桌的长。
发现:师生量得的结果不同。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2)比较学生的拃和老师的拃的长短。
学生的拃短,老师的拃长。
发现:不同人的拃,长度可能是不同的。
3)得出结论: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要想得到一个准备的数值,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通过我们一起量桌长这个实践,我们发现:古代人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比如“庹”和“拃”)去量物体的`长度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测量的人不同,他的“庹”和“拃”的长度也可能不同。
归纳总结: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知道物体究竟有多长。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就引出了我们今天使用的尺子。
知识点二】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认真观察,说说直尺上都有什么?
**认识尺子。
借助实物感知1厘米的长度。
提问: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圆珠笔的粗细、钥匙柄的直径)同学们想得真好,老师也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些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食指宽大约1厘米。
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提问:请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看谁能找到我们身边更多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数字0-1之间的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教师用拇指和食指区间比划1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c”来表示。直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观察上面的实物特点,发现规律。
食指的宽、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相对较短,所以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4、量一量教材上的纸条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数字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用身体量一量步、庹、拃。
6、找一找、量一量尺子上从哪到哪是1厘米。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几厘米,手掌宽约几厘米,一拃长约几厘米。
7、量一量。
8、作业。板书设计:
厘米和米。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庹、一拃、一个脚长。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厘米——c
教学反思:学生之前有过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经历,所以本课在教授时难度不大,学生也易于接受。
第二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只认识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山东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 写乘法算式。2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 引入。师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 一 备课。教学内容 1 5的乘法口诀 口诀的应用。教材的编排特点 1 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教材以 看杂技 为主要线索,展现了 自行车表演 晃板与顶碗表演 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2 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 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 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 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了 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