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发布 2024-04-07 18:00:08 阅读 4313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位:宋刘小学姓名:李延君。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安排分为4个层次。

一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三是认识线段。

四是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设计。

单位:宋刘小学姓名:李延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页,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

课标与教材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将各学段的内容分为了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课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

教材中呈现了3个测量情境,还安排了具体的操作活动。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了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因而量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确可能相同。

由此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一上《比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有些难,而且必然会出现学生认知能力差距较大的情况。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出错率较高,一方面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少,另一方面是部分孩子在刚学时不能把对厘米、米的表象建立与物体对应。画线段时对于精确度的把握,特别是两个端点的处理,学生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具准备】

多**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二次备课】: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二备说明: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回家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长度。

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观察下面的线段,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几个正方体的长度?

)个正方体长个正方体长个正方体长。

教学反思】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呈现给学生1厘米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田字格的宽,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地比较仓促。

认识米 》教学设计。

单位:宋刘小学姓名:李延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页,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 》。

课标与教材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将各学段的内容分为了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课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例3,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长的绳子有多少厘米,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得出1米=100厘米。为了加深学生对1米实际长度的认识,教科书第5页安排了“做一做”,让学生用卷尺量学生跳远的距离。

这部分内容和练习一的第题都是让学生实际量物体长度的题目。

学情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到这样量要量很多次,太麻烦了,由此引出米尺(见下图),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然后教材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

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

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2018 2019学年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从下面七方面进行说课。一 本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 比长短 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3 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4 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5 评价方式要多样。八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口诀记录单。九 教学课时数 10课时。第1课时 单轮车表演 5的乘法口诀。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 交流,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在归纳...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课题教学目标。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一单元。第1 2课时。1 认识千以内的数,会读写千以内的数。2 灵活运用千以内的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 难点读写千以内的数按要求数数教学准备计数器 多 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出示情景图,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