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案 9 16课时

发布 2024-03-27 10:05:13 阅读 4730

第九课时嫦娥。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流利地诵读课文。

2、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教学重点:读出节奏,读文知意。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激趣导入。

1、让学生回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3、请学生注意听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随后板书课题。

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四、读文知意。

1)齐读。2)理解字、词意思。

3)从字、词理解课文。

4)从诗句中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5)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反复品读。

诵读时要注意作者表意的重点是句子的重音所在。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拓展延伸。

1、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2、思考:a、诗中写到的景物有:_、

b、全诗表达了作者___的思想感情。

c、说说全诗意思。

第十课时春望。

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朗读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春望》一诗。理解课题。你了解杜甫吗?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3、学生跟读。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四、读诗明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老师逐句读原文,学生读相应的译文。

3、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

4、根据译文,试着读出原文。

五、反复品读。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山河在, )草木深。

感时。恨别。

)连三月, )抵万金。

白头。浑欲。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十一课时乞巧。

教学目标: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3.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的诗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诵读古诗,了解神话传说。

教学难点:走进诗的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1.****《牛郎织女的传说》,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乞”、“巧”。

三、初读诗歌。

1、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检查学生读诗情况,正音。

四、读词知意。

1.出示**(乞巧场面),了解古代“乞巧的风俗”

2.交流:哪个句诗写的是人们七夕乞巧的风俗呢?指名读。

3.想像:七夕节里,姑娘们会许下什么样的心愿呢?

4.回扣诗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从诗句中的哪些词体会到姑娘们的心愿是那么多,那么美好?(板书:穿尽几万条)

5.指导诵读。

五、背诵填空。

乞巧。 )看碧霄, )渡河桥。

家家。穿尽。

六、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十二课时七步诗。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及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诵读,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生自由说)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因曹植而产生的,那么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七步诗》,来感受曹植的“才高八斗”。板书:七步诗。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四、读文知意。

这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现象,这是一句浅显而又深刻的比喻(板书:比喻),却是曹植在提醒曹丕,我们是兄弟,还是手足,一奶同胞(引导学生理解“萁”和“豆”的相互关系,知道兄弟间应该互相关爱。曹丕却对兄弟下此毒手,这是两败俱伤、玉石具焚!

所以曹丕听后,深有惭色,而曹植也脱离了虎口,一语双关啊,真让人拍案叫绝啊!再读读这几句。(生读)

五、指导诵读。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七步诗。燃豆萁,釜中泣。

本是。相煎。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十三课时骤雨打新荷。

教学目标:1、了解元散曲。

2、赏析美文,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品读、赏析古诗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元曲中的名篇——(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它紧扣夏天的时令特点,描写了许多可爱的景物。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检查学生读词情况,正音。

四、读词知意。

这首词抒发词人的相思怀远之情,寂寞与思念是全词的情感基调。

上片诵读时语调低沉,节奏舒缓,声音清晰但不着力。结合重音、降调等诵读处理,读出一唱三叹、徐缓有致的节奏,读出对虚度年华的无限感叹。

下片诵读前两句时,节奏稍轻快,读出梦境里的快乐情绪。后两句节奏沉缓,“别离”和“相逢”对比,加以强调。

五、指导诵读、背诵。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叶浓亭水阁,偏趁海榴。

乳燕雏鹰弄语,有相和,骤雨过。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十四课时 (越调*天净沙)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经学过许多古诗词,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背诵)看来我五年级同学积累的古诗词可真多,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天净沙·春》(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连。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四、读文知意。

1、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啼、舞、流、飞)

2、是呀,作者就是抓住了春天的这些自然景物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想象到的美丽景色吗?

五、指导诵读、背诵。

确实,春天就像同学们描述的一样美丽、盎然,充满朝气,使人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1、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背诵填空。

和风,阑干。

杨柳。舞燕,小桥。

七、拓展延伸。

自读第课,读准重音,读好停连,尝试作诵读记号。借助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十五课时送梓州李使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2 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教学难点。1 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2 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学目标 1 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2 育读古诗,并通过想象...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 2 班张桂凤。1 指导思想 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 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二 教材分析 教材包含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和 国学经典诵读 两大板块。其中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篇一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吴清凌。一 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因此本学期将采取 抓中间 带两头 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 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除此之外,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