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3-27 05:40:11 阅读 3370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广大语文教师在理念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机遇与挑战中,我们不能急于冒进,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语文课堂实效”,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实效呢?

“教学反思”扮演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在“教学反思”中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反思一:是否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转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教教科书”,一般都是按照教科书的课序和内容,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其一,受若干年来传统教学行为的影响,已经将教教材视为合理化、规律化的定势;其二,教师觉得自身水平不足,对教科书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即使想尝试活用教科书也害怕被碰得灰头土脸;其三,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含义理解单一,把教科书看成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四,各种测试都不能跳出应试的桎梏,命题还是主要依据教科书。

而今,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打破“教教科书”的传统教学形式,大胆地尝试“用教科书教”。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面广,与生活联系紧密,因而,新课标提倡研究性、**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教科书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我们语文教师眼中,应该是一个个优秀的范例,所以我们要将一个个知识点进行整合,拓宽学习资源:

1、挖掘范例的深度,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精髓。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还可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拓宽范例的广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在教学《画风》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多途径了解风的相关知识(如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危害),还可以让学生画风训练绘画能力等。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所以,我们既应该用这些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相关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

反思二:反思教学策略是否去“伪”求“真”

新课程改革以来,静观走过的历程,我们经历了课堂由“热闹非凡”但学生“学之甚少”的尴尬,到现在呼吁还原语文“本色”的过程。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教学策略是否去“伪”求“真”。

一)反思教学是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

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多元的,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以教材为载体,精心设计,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能力的发展是在知识传授中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给他们的无私的爱,也要让他们从小知道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

二)反思是否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其实,语文课程提供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我们单纯从测评的成绩来论英雄是片面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中要留足学生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鲜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这样才能由“教会”转变为“学会”。

三)反思是否由“统一”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

小学生是独立的人,他们的情感、品质、行为等都在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老师都用统一的模式来雕塑这些发展中的人,那就可能造成能力差的学生更差,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用“差异”教育来教导学生。首先,语文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其次,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这些教学目标的宗旨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些目标,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如我在教学《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中,我会问:“有谁能将‘惊弓之鸟’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

”这个问题是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提出的,因为这个问题每个学生认真读了课文后都能完成的,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问题,这种问题就要让给那些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我也会抛出这样的问题:“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这个问题,难度要大一些,学生要理解到更羸是通过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分析到这头大雁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推断出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学生要用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个问题就兼顾了理解能力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我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有谁来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这个问题是有挑战性的,必须透过课文内容来看到本质,这一下就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只有这样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教育,学生才会学得愉快,教师才会教得轻松。

反思三:反思教者对自己的定位。

古往今来,很多教师都认为师与生的关系是上与下的关系,而新课改给广大教师重新定了位,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铺路人,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因此,教师要有蹲下身来教学的意识和勇气。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会更加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亲爱的老师,昨天,你反思了吗?今天,你反思了吗?明天,你会反思吗?

《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古诗两首》课后反思。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在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自主去**,我安排了四人小组学习,让孩子们先在四人小组里进行合作。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

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

确实,古诗的写作手法有许多跟多们平常不太一样,许多句子是倒置的,要先解释的写在诗句的末尾。因此孩子们解释出来的句子就是反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孩子的诗句理解能力要加强培养和提高。

沉思过后,梳理出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要充分。

在教学《古诗》之前,让学生先去搜集与该古诗相在的资料,了解古诗背景,理解主题思想。也可让学业生去查阅一些古诗集,看看里面的注释,理解诗意。也可让学生去请教大人,让大人说说意思。

这样到上课时就可以与同学们合作完成诗句的意思。

二、课后拓展来巩固。

在教学教材中的研读后,要安排一两首与之相仿的、内容相关的古诗进行拓展阅读。读一读,也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通过这样的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理解诗句的能力。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珍珠泉》课后反思。

珍珠泉》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我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家乡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我原本以为这段话不难理解,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不就是水泼洒出来一滴滴的像珍珠吗?

可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问“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时,有孩子说:“因为泉水叫珍。

珠泉,所以那里的水叫珍珠。”我听了一愣。还有孩子说:“那个‘我’挑的担子太重,累得出了。

很多汗,挂在脸上像珍珠。”这个回答更是让我意想不到!不管哪种解释,孩子们都是动了脑筋的,虽然第一种解释有没有认真读书的嫌疑,但同样闪烁了智慧的光芒。而第二个孩子更是了不起,他。

完全跳出了大人的思维定式,想象汗珠也是珍珠。看来,老师真的不能想当然代替孩子思考,那会。

断送多少奇思妙想啊!

翠鸟》教学反思。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

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

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目录。第一组。1 燕子。2 古诗两首 3 荷花向。4 珍珠泉 第二组。5 翠鸟向。6 燕子专列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向阳。8 路旁的橡树 向阳。第三组。9 寓言两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 12 想别人没想到 第四组。13 和时间赛跑 14 检阅。15 争吵 泉。16 绝招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百太的的经当大一里地的着是散子着草近繁作一。成红的牦朋疏偷出近像都们于在杂,渐从希的刚的,起着走的是。不恼踢了,的像。大小发他滚薄巢铁。轻。经一,俏转童嫩娃兴嫩都巢似也边闹屋抚了里着。抖房和生笑是。笑工朋像事,着。和赶 膊春全神的润青巢个脚,起也花摸笼,来字一是混的。多,胳唱,着俏风引子的它像,出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编号 01 备课说明 各栏内容,一律用5号字以下 字体一律用 宋体 行距设为固定值15以下。单元备课完后。时间 以上课为准 后记 上完后填写,板书设计也可以教师上课时自己填写。武隆县土坎镇清水小学教案。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编号 02 备课说明 各栏内容,一律用5号字以下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