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李刚。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名字叫《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第四单元教材围绕“外国名著名篇”专题编写,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它发表于1846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虚实结合,美妙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作品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学生都读过《安徒生童话故事》,所以他们对这则童话都不陌生,因此,很容易理解本文的内容。我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在阅读中思考、做批注,并能抓住感受深的词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对于文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学生接触少,所以在教学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及效果。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个性化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2)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小女孩神态、动作的重点语句和幻想出来的画面,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了解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美丽的幻境”这种“虚”对表现这个凄美的故事的作用。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文本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以下环节:
一、回顾旧知,引入文本。
二、“虚”与“实”的对比,感受小女孩的“幸福”与现实的残酷。
三、从插图入手,寻找悲剧根源,升华学生的思想。
第二教学环节是突破文本重、难点的重要环节。
一、回顾旧知,引入文本。
让学生首先回忆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四个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小女孩寒冷、饥饿、无欢乐、无疼爱、无幸福的悲惨生活。(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寒冷、饥饿、无欢乐、无疼爱、无幸福。
)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为更好的继续学习、理解文本做好铺垫。
二、“虚”与“实”的对比,感受小女孩的“幸福”与现实的残酷。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5——10自然段。思考小女孩点燃了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并让学生做一下简单的批注。当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之后,我重点进行四次对比指导:
她点燃了第一根火柴: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
ppt: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哄哄的、多么舒服啊!现实是:
ppt:她在飘着雪花的大年夜,天气很冷,小女孩光着脚坐在墙角里,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渴望得到幸福,她点燃了第二根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
ppt: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现实是ppt:
小女孩又冷又饿,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小女孩依次看到了两次不同的幻境,我分别进行两次对比朗读指导,让学生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想?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此时又冷又饿——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坐到火炉旁边,多么渴望得到这只烤鹅呀!那是多么幸福、美妙的事情呀!
并再次让学生深情地朗读。
小女孩渴望拥有幸福,她又擦燃了一根,这次她看到了:美丽的诞树。ppt: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我指名读这段话,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会看到美丽的圣诞树?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
对于一个幼小的、孤独孩子来说,多想回到家里得到父母的疼爱,得到家庭的温暖,那是多么幸福呀!然后通过学生动情地朗读体现出来。可是,现实中的小女孩……
ppt: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难道小女孩就愿意这样孤苦伶仃地一个人过这个寒冷的大年夜,那么她想到了谁?
她擦燃了第四根火柴,这一次她看到了:疼爱她的奶奶。ppt: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ppt: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我接着又提问:为什么“叫起来”?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学生通过自己认真的思考,理解了小女孩之所以叫起来,是为了留住慈祥、可爱的奶奶!我又一次让同学们动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小女孩多么想留住奶奶,于是小女孩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ppt: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我提问:小女孩这一次擦燃火柴,而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有明显不同,为什么?这时的小女孩拥有怎样的幸福?
学生思考之后,就会理解:小女孩前四次看到的只是一种幻境,而这一次她真的找到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找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得到了永远的“爱”!然后,通过学生深情的朗读体现出这种幸福。
可是,现实中的小女孩……ppt:奶奶早已经去世了,而小女孩也被活活冻死在这一年最后的一天———大年夜!
通过这几次对比,让美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去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然后,了解课文的虚、实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学生刚才的对比朗读和现在的板书,“虚”“实”结合的写法就很容易得到突破。美丽的幻境更加衬托了现实的残酷。
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自己是怎样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的。重点引导学生谈对两个“幸福”的理解。学生因为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就会理解前一个“幸福”:
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境中快乐的度过,她是在幸福中死去。后一个“幸福”:小女孩永远的走了,到了一个再也没有寒冷、孤独和寂寞世界,她摆脱了痛苦!
表达感受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动情地郎读这两段。
三、从插图入手,寻找悲剧根源,升华学生的思想。
小女孩幻想出那么多美妙的画面,为什么课文只出现小女孩思念奶奶,她与奶奶在一起的画面?
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我们认识到:恶劣的生活环境;缺少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冷漠无情,是造成小女孩悲剧的根源。她的生活是一片爱的荒原,这种残酷的现实让小女孩无比思念疼爱她的奶奶。
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之所以能拥有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爱。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热爱现在的生活。
我认为本次教学设计的亮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通过“虚”与“实”的对比,把学生带入文本,使学生走入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动情朗读。学生通过观察**,不断感受一喜一悲的情感落差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再通过朗读表达、升华这种情感。
2. 在对比中深化认识。
学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现实与幻想的对比中,仔细分析、思考、研究课文内容,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然后,再次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产生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3.在拓展中升华内涵。
结合时代脉搏,拉近这篇文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仅仅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因为有了爱,才有了幸福的生活。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 评委。你们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 说教材1 教材内容 我教学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 本组教材的专题是 走进外国名篇名著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积累阅读外国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 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宽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卖火...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彬县实验小学张静。一 设计理念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例子。本节课的设计遵循这一原则,让学生从不同形式的读中悟出写幻象的方法,通过提供的素材进行小练笔,从而提升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力。二 说教材。1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