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课文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 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 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单元字词汇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 zhuó:商量斟酌。
不妥 tuǒ:不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 léi 赘 zhuì:指拖累、麻烦。
别 biè扭 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 tà: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修葺 qi:修理(建筑物)。
15.最苦与最乐
契 qi: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 mǐn 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短文两篇。陋室铭。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④是⑤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
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①上阶绿,草色②入帘③青。谈笑有④鸿儒,往来无⑤白丁。可以⑥调⑦素琴,阅
金经。 上:长上。
②入:映入。③青:
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⑥调:调弄。⑦素:
不加装饰的。⑧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
之有?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
的声音。②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乱:使乱,扰乱。④案牍:指官府
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文分析。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
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
趣。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
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
情感?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__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
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
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说。一)课文字词详解
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
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
草木:草本。②可爱:
值得喜欢。③者: 的花。
④蕃:多。⑤独:
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
甚:特别,十分。②予:
我。③独:只。
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染:
沾染(污秽)。⑥濯:洗。
⑦清涟:清波。⑧妖:
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通:贯通,通透。②直:
挺立。③蔓:生藤蔓。
④枝:生枝茎。⑤远:
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⑥益:更加。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
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
而不庄重。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l)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谓:认为。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
矣。 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和一样。⑤宜:应当。⑥
众:很多。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
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
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
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
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
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
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
么呢?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
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
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
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1.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3.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整合备课设计
阅读经典 传承美德 修身正己 净化心灵 部编语文七 下 第四单元单元整合备课设计。单元设计理念。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 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 整合 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单元整合 是 群文阅读 最直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单元写作指导。文题呈现 以 我的一天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分析文题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可以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围绕 特殊 选择恰当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 也可以写平平常常的一天,但要写出你生活的特点以及你对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选择的材料应真实 可信。写作指导 作文要有一个与题目相符的中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