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槐乡的孩子

发布 2024-03-24 14:10:04 阅读 7643

《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并掌握“漩涡、暮霭、满载而归、忙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结合课文段落,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槐花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

六、七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远近的人们都闻得到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齐读。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范读课文。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屋。下面,老师先把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

2、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老师说呀?(或: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车读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思考: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槐乡,感受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二、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结合有关语句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三、全班交流。

老师通过范读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无论朗读课文还是生词,都要采取多种方式,如:**车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让学生既读的扎实,又兴致盎然。

最后整体感知,锻炼学生总揽大意、获得直觉、捕捉感受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让学生从读中体味真情。

一)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槐花的样子漂亮(1)。

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远看像……”近看如……”

2、槐花的味香(2)。

香香的花粉”“甜甜的蜜”“香喷喷的槐花饭”“香气扑鼻”……

3、槐乡的孩子快乐(3)。

小妞儿衣襟上……发辫上……”

小小子儿口袋里……”

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是那样的幸福与快乐。

二)为什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1、摘槐米的情景)。

炎热的天气、勤劳的孩子、虽然繁忙劳累但享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穿插介绍“槐米”的相关知识)。

2、劳动时间长(8)。

3、卖槐米,教学费(9)。

小结: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槐乡的孩子么?把你的感受写在小本本上。

2、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噼噼**,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儿童生活”,本课中有很多的词句充满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句,读深,读透,品出味道,从而把握文本的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槐乡的孩子。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 漩涡 暮霭 满载而归 忙碌 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3 结合课文段落,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 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 自强的形象。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 漩涡 暮霭 满载而归 忙碌 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3 结合课文段落,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 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 自强的形象。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课...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设计者 燕。教材分析 本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 草原 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 中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的字里行间。白杨 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