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教案设计

发布 2024-03-23 22:10:05 阅读 4261

13 精卫填海。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此文言文言简意赅,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想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精卫填海”这一成语来自神话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走进《山海经》

1.激趣: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2.课件出示题目及**:(看**猜故事,依次出现**:《嫦娥奔月》《夸父逐日》)

3.导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

1)出示《山海经》书的**。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4.导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精卫填海》,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相机板书: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猜图导入,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

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3.集体检测。

1)**车朗读词语。

炎帝少女名曰溺而不返衔接。

相机强调“曰”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多音字“少”。

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学生看**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帝曰溺返衔。

3)小组赛读生字。

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重点指导:

区别形近字识记:曰——日。

衔——街。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5.教师范读,生注意倾听,然后教师领读。

6.借助停顿,读出节奏。

1)出示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朗读时,可引导学生体悟小古文的语言特点。

3)学生多种形式赛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朗读。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而学生赛读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三、复习字词,练习写字。

1.指生**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我会写”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3.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圈画的生字,请学生说一说圈画的理由。

预设:“帝”字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丨”。(学生书空“帝”字,重点强调点的写法)

曰”要写得略扁,不要写成“日”。(学生书空)

溺”要注意“弓”的笔顺。(学生书空)

4.课件利用动画演示3个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格子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5.学生自由练写剩余的字,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注重写字指导,在交流评议中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布置作业。

1.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2.把《精卫填海》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指生朗读课文。

3.导学:课文到底写了什么故事呢?我们这节课继续有滋有味地学习《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再读古文,解析文义。

1.导学:再读课文,借助注释、字典或联想,在小组里逐句说说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后,小组交流故事的意思。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翻译。

3.导学: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对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

4.学生交流质疑。

预设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1)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少女”古今意思的不同。

3)男女生赛读。

预设二: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

2)教师相机导学:

出示词语: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学生**车读词语。

导思:这两个词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

5.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和古文。

6.指名互讲,教师相机点拨。

7.小结方法: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理解文言文并不难,可以借助注释,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展开联想。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通过先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感知形象,阅读白话文。

1.导学:精卫因“溺而不返”,故“堙于东海”,同学们想一想:结果会怎么样呢?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精卫鸟?

2.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可引导学生感受精卫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

3.出示白话文故事《精卫填海》。

1)学生读故事。

2)学生谈读故事后的感受。

3)导思: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结合白话文,展开阅读,各抒己见。

在白话文的辅助阅读下,再读原文,精卫形象便呼之欲出。这是开放求异后的归纳、整合、评价和提升,也是思维和语言互为表里的训练,真正达到人文浸润。

四、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个人读、组内读、齐读课文,熟读成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3 精卫填海 阅读

第13课。共工 怒触 不周山 昔者 共工与颛 zhu n 顼 x 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 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 l o 尘埃归焉。本文选自 淮南子 天文训 注释 共工 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触 碰 撞。不周山 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 大荒西经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3精卫填海 教案

13精卫填海。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 书写本课的生字 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过程与方法 1.范读教学法 课文生动活泼,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2.设疑引导法 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 课文的寓...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部编版 13精卫填海教案

13精卫填海。授课。课题。精卫填海。课型。讲读课文。时间。1.认识 帝 少 曰 等6个生字,会写 帝 曰 溺 等5个字。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目标人民探索 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教学1.学习生字词,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