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一、作者介绍。
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主要作品有**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华盖集》二、词语解释。
1、震悚(zhèn 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2、诘问(jiéwèn):追问,责问。三、生难字。
搁(gē)掷(zhì)脐(qí)憎恶(zēng wù)菩萨(púsà)竹竿(zhúgān)烦琐(fán suǒ)土匪(tǔfěi)辫子(biàn zi)胸脯(xiōnɡpú)疮疤(chuāng bā)哀悼(āi dào)
茉莉(mòlì)书斋(shūzhāi)霹雳(pīlì)粗拙(cūzhuō)守寡(shǒu guǎ)
10.《老王》杨绛。
一、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当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二、词语解释。
1、滞笨(zhìbèn):呆滞笨拙2、愧怍(kuìzuò):惭愧。
三、生难字。
蹬(dēng)绷(bēng)捎(shāo)肿胀(zhǒng zhàng)荒僻(huāng pì)取缔(qǔdì)降格(jiàng gé)镶嵌(xiāng qiàn)门框(mén kuàng)滞笨(zhìbèn)侮辱(wǔrǔ)
11.《台阶》李森祥。
一、作者简介。
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二、词语解释。
1、自言自语(zìyán zìyǔ):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2、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yì):
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3、微不足道(wēi bùzúdào):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4、大庭广众(dàtíng guǎng zhòng):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三、生难字。
啃(kěn)蹦(bèng)撬(qiào)磕(kē)门槛(mén kǎn)厚道(hòudao)
糟糕(zāo gāo)醒悟(xǐng wù)晌午(shǎng wǔ)烦躁(fán zào)头颅(tóu lú)
12.《卖油翁》(一)课文字词详解。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⑥尝射⑦于。
善:擅长。②射:射箭。③亦:也。④以:凭借。⑤自矜:自夸。⑥尝:曾经。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见其发⑦矢(shǐ)十。
圃:园子。②释:
放下。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
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之:
指代陈尧咨射箭。⑥去:离开。
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中**,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③但手熟(shú)④尔。”
汝:你。②吾:我。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⑥乃取一葫芦。
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②尔:你。
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
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之: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⑥乃:于是。
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置:放置。②于:
在。③以:用。
④其:代词,指代葫芦。⑤徐:
慢慢地。⑥之:指油。
⑦自:从。⑧而:
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
”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①因:于是。
②惟:只是。③而:
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2.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三)揣摩语言。
1.“尔安敢轻吾射!”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3.“以我酌油知之。”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5.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四)课文分析。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__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_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春夜洛城闻笛】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
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
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
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
“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逢入京使】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
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晚春】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
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
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一诗中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导语 语文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下面是八文网整理分享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老王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老王的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六课。我 和 我们 第1课时。集体生活邀请我。1.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2.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单元试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 自矜 q n 震悚 s 响午 sh n 自言自语。b 颔之 h n 取缔 d 睨之 l 微不足到。c 愧怍 z 孤孀 shu n 塌败 t 言外之义。d 忿然 f n 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