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发布 2024-03-20 17:15:07 阅读 8283

24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作者苏轼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写景的语句,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很好的范例。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疾风骤雨之美和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难点】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

1、多**课件;

2、学生熟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一、导入新课:

1、这首歌的歌名是——《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可惜—-。我们知道古诗古词原本就可以配合**用来歌唱,古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而现代**与它完美的结合起来就更能把古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曲调比较---你知道为什么吗?

2、除此以外你对苏轼还了解多少?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

嘉佑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3、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隧道,跨越900年的历史与宋朝这位大文豪苏老先生相会,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这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初学古诗,自己理解: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醉\'该如何解释(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学完这首诗后我们就能知道了,谁来把这首诗读一下。

3、学生自己理解古诗意思。

三、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四、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2、师: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

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

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

1也快的特点)

五、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1、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了呢?自己练读。

2、品读。六、师生总结,扩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读苏轼写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睛后雨》,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有什么学生自读。教师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七、作业:1、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并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绘的意境写下来。

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1、多**课件;

2、学生熟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一、揭题、解题:

1、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则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刻璀璨的明珠,想看吗?

2、看完之后你想说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很长,读好他的停顿很重要。

3、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早上,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个人。)

是谁走出了净慈寺?是你还是我?(杨万里)

4、题目的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我们再齐读一下课题把这个意思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再次齐读课题)二、指导诵读:

1、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都预习了是吗?读了几遍?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指名读。(2名学生)

2、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

3、请大家自己练一练(自由练读、指名读)

24、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平长仄短”的古诗吟诵方法吗?师示范讲解第一句。

5、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6、用手势指导读好古诗。

三、理解诗意:

1、学习古诗除了诵读古诗还不行,还要能正确理解诗意。)

请学生同位互相交流。同学们提前已经预习了,请你把自己知道的词或者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同位听,再拿出笔来,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也可以向你的同位请教,当然待会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有没有那些字词是经过讨论还不明白的?说出来全班讨论。

预设:1)“四时”(四季的意思)

2)为什么莲叶是接天的?还是无穷的?

我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说明莲叶很多,很壮观;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还是莲叶。

师:是啊,往远处看,一直看到你的视线看不到的地方,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明白了吗?谢谢同学们,我也明白了。

3)“映日”什么意思?(太阳)

师:什么时候的太阳?(早上的太阳。)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诗题:“晓”字,晓是早晨的意思。)

师:你真厉害,能联系题目来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读一遍诗。)

4、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这首诗我们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

生自由发言:荷叶很壮观、美丽……)

四、读懂情感:

1、读了这首诗歌的内容,再回过头来读诗题,有关系吗?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与以往学过的送别诗有何不同?

2、杨万里送友人,为什么要写眼前西湖的美景呢?聪明的你,猜一猜?

3、还有一种说法,请看(出示林子方资料):

4、学生根据诗中词句大胆猜测,教师予以点拨。

师引导总结:原来诗人描写美景的目的是要——留住友人,就像我们用美味佳肴挽留客人一样,你们的菜越丰盛,酒越香,客人说不定就会留下来,也就是说,诗人描写的景物越美,林子方就有可能不走了,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我摇身一变,变成即将离去的林子方,你们呢?就变成才华横溢的杨万里,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谁来用你的朗读来挽留我呢?

点一个同学读。

我听出了你强调了“六月”“四时”这些词语,你是想用西湖六月不一样的风光来挽留我吗?读得这么美,我还真有些挪不动脚步了。

哪个同学愿意再来读,说不定我林子方就改变主意了呢?(学生读),亲爱的朋友,通过你的朗读,你是想告诉我什么呢?

如果你们不是朗读,而是像当年的杨万里一样随口吟诵,那我就真的不走了,留下来与你。

3相伴,会背诵的请站起来,可以像我们平时一样带上表情,配上动作。不会的就请你帮忙检查他们背诵对了没有?

师:你们诵的真是好极了,多想留下来陪你一起欣赏这西湖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呀,可惜,皇命难为,我还得走啊!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友人,离别总有那么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板书:依依不舍)

小学语文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 认识 会写 壁 缘 鉴 徘 徊 渠 6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3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及诗中蕴涵的哲理。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及诗中蕴涵的哲理。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望湖楼醉书 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两首古诗都描写了西子湖畔夏日的景象。古诗格律整齐,韵律感强,语言优美,诗句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中 望湖楼醉书 生动地描绘了夏天暴雨来临前 来临时和停止后的优美的西湖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景象的变幻。第一句表现了暴雨来临前乌云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苏教版

24 古诗两首。当看到课堂中举起的那一片片错落有致的 莲叶 听着老师那声情并茂的叙述,感受着孩子们那无限扩张的遐想时,我们不禁要为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叫绝!在课堂伊始的谈话中,老师了解到该班没有一个学生到过西湖,更不要说到过那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景点。当我们为老师捏一把汗的时候,老师却独具匠心地将写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