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发布 2024-03-19 07:55:13 阅读 2126

9、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

“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

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 杨氏之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

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板书。杨氏之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

主备课人:于金秀。

1.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辅备人刘翠娟:

这是五年级的第一篇文言文,为了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我先范读,之后将短文分节,标清朗读节奏,之后再领读。读熟后,我先让孩子根据朗读节奏讲故事,老师从中点拨引导。直至能讲明白故事内容为止。

个别字强调学生看注释。

将课文分节朗读。让学生会读文言文。之后根据注释将故事。老师从旁点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10.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提高学生的自悟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论思维。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理解:“使”:出使。楚,楚国。

2.师生互相交流有关晏子的资料。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让学生说出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

晏婴被称为“晏子”,也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让我们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

二扫清生字。

1 **车读生字新词。

2由学生提出比较难写或要注意的生字,教师强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教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2生自读课文。3指名回答。

课文讲齐王派晏子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晏子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我觉得晏子是一个聪明、勇敢、机智、善变的人。)

4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一是“进城门”, 二是“见楚王”, 三是“赴酒席”)

5选择一个自己用复述的形式把它介绍给你的组员。

6 小组交流。

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洞; 第二次楚王笑齐国没有人才; 第三次楚王笑齐人没有出息。)

四分析。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怎样一一加以反驳的呢?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3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1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 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 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 明确推理过程。

a 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b 完成作业: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那么( )

c 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想一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

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选一种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

5) 反馈诱导。

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冷静地)

6) 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只好)

7) 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2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 挥汗如雨 、 举袖成云、 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

2)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3)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3 晏子和楚王的第三回合较量。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 楚王没有侮辱到晏子,便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2 讨论,交流。

3 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五全文总结。

师: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1 晏自是一个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的人,他非常的机智勇敢;

2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3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4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板书设计:0.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笑。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主备课人:于金秀。

1、 板书课题。理解:“使”,出使。楚,楚国。

2、 师生相互交流有关晏子的资料。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让学生说出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

3、 出示原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刘翠娟:1、出示课后思考题,将三个问题告知学生,读课文要带着问题读。读熟后在书中划出相关句子,并缩出意思,写清妙的原因。

2、让学生从书中找出形容人多的三个句子。并出示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让学生对号入座。

3、讲解双重否定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写句子。

4、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楚王几次侮辱晏子,划出相关句子。并想说出晏子的话妙在**?

5、讲解三个形容人多的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3、改双重否定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一 理解填空。1 第三组课文的都是 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2 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 目前仅存不到 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 鲸的生长。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 鲸用 呼吸,鲸是 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3 松鼠 的作者是 国著名的博物学家 作家 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 4 新型玻璃 为...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1.鲸 是一篇 常识性说明文 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特点 1 形体特点 2 进化过程 3 鲸的种类 4 鲸的生活习性 2.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分别 1 进食 2 呼吸 3 睡觉 4 生长 3.鲸的种类分为 须鲸 和 齿鲸 鲸生活在 海洋里 它不属于 鱼类 而属于 哺乳动物 ...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五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五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五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一 字词部分。妥帖贴补惊慌说谎一贯习惯。贪婪贫穷机械戒心推敲礼貌。多音字济济南接济蒙蒙骗蒙蒙亮。二 成语故事 1 成语故事 分别讲了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 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