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精编 20咕咚 教案

发布 2024-03-13 21:40:07 阅读 5464

20 咕咚。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种方法猜测字音;正确读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猜测读音。

1.玩“猜字”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咕、咚”二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自由交流。学生发现“咕、咚”二字均由熟字相加组成:口+古=咕,口+冬=咚。教师肯定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猜测字音。

生1:我觉得第一个字应该读“ɡǔ第二个字应该读“dōnɡ”,因为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古、冬”的读音就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生2:我觉得第一个字应该读“ɡū第二个字应该读“dō连起来就是ɡū dōnɡ。我曾听说过这个词。“咕咚”,它们都是口字旁,这是写声音的词语。

2.小结揭题。

师:真棒!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ɡūdōn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猜读生字。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然后同桌、小组交流,把字音读正确。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小组交流: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课件出示鹿、象、羊**)学生观察图中动物,从而猜对“鹿、象、羊”的读音。

2)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如,“咕、咚、吓、拦、领”。

4.(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采用多形式认读,教师正音。, 了 [,进 [,了一跳山[, 小[, 大[, 牛 [,住 [,着。

教师正音:“熟”是翘舌音,要与口语(shóu)相区别;“命、领、咚”是后鼻音;“拦”是前鼻音,声母是“l”。

5.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与形近字比较识记:熟——热;逃——桃;命——伞。

2)加一加识记:里+予=野;口+古=咕;口+冬=咚;口+下=吓;

令+页=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识记。如,“掉下来”中的“掉”,“拦住问”中的“拦”,“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它们的大致意思。

4)组词识记。

熟——熟人成熟熟透野——野花野草野鸭命——救命活命生命。

6.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7.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更通顺。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左窄右宽。“口”小居左上,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下”第一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第二笔竖较长,点跨横中线。

左窄右宽。“白”字略短于竖心旁,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左右结构。右边第一笔折后略往左倾斜,竖提较长,捺的收笔略高于竖提。

上下结构。宝盖头和第四笔短横都位于上半格;“豕”前三撇有长有短,间距匀称,最后两笔撇收捺放。

独体字。倒八头位于上半格中间,分列竖中线两边。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一,第三横最舒展,竖写在竖中线上。

独体字。上收下放。重心对正,形体偏长。第六笔撇从“口”中斜出。

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错位。“日”部横折的折在竖中线上;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左部的第二横。

3.学生先描红、再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议:这些字,写得好,好在**?写得不好,需要怎样改正?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自由朗读课文,碰到长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

1)“咕咚”到底是什么?文中讲了哪几种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2)课文配了几幅图?每幅图对应哪几个自然段?

3.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1)“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文中讲了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和野牛这几种动物。我最喜欢野牛,因为只有野牛提出了质疑。

2)课文共配了4幅图。第一幅图对应第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第自然段。

5.**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朗读第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将下面的句子读正确。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观察插图二,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指名朗读第自然段,师生正音,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观察插图。

三、四,说说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指名朗读第5~7自然段,师生正音,教师重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6.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木瓜掉进湖里,咕咚→__跑→__跑→__跑→__拦住问,都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回到湖边,木瓜掉进湖里,咕咚→大伙笑。

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注意:总结时要特意强调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猜字、认字。同时告诉学生猜字有可能猜错,对于拿不准的生字的读音,要记得去查查字典或者请教他人来验证。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同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在识字、读文方面有哪些收获。

2)同桌合作读一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借助***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2.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断。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教师抽取生字卡,学生抢读并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其他学生听写词语。,

2.指四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幅图所对应的内容)其余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认真听。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对照,重点**。

1.**对照,学习第自然段。

导语: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这时候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听到这咕咚声,兔子是怎么做的?

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范读第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

你认为“咕咚”是什么?(“咕咚”是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兔子以为“咕咚”是什么?它为什么拔腿就跑?(兔子以为“咕咚”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所以它吓得拔腿就跑。)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想象:小猴子看见了是怎么问兔子的?(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

3)重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看图理解“拔腿就跑”一词,学生演演这个动作。

创设情境,指名扮演兔子,朗读兔子的话,读出兔子害怕、慌张的心情。

小结:第2自然段先讲听到咕咚声时兔子的做法,再写兔子是怎么说的。

2.**对照,学习第自然段。

过渡:小兔子边跑边叫,被谁听见了?大家听见后,又是怎么做的?

1)指导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指名读第3自然段,看看小猴子是怎么叫的。(小猴子连用两个“不好啦!”。

指名读兔子的话,教师读小猴子的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读得越来越快)

生:读得越来越快,说明动物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

指名读小猴子的话。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中的大伙都有谁?它们又是怎么做、怎么叫的?

(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听了,也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咕咚”要来吃它们了,真是太可怕了,你能读出可怕、着急的语气吗?

4)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的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

小鹿一听,就他。

大象一听他。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精编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语文园地一。1.学习表示天气的词语,认识 阴 雷 等7个生字。2.学习字母表,能将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3.通过归类练习,复习前鼻音 后鼻音的读音。4.读诗歌 祖国多么广大 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读准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儿歌。2.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精编 太阳 教案

4四个太阳。1.认识 太 阳 等13个生字和舌字旁 页字边2个偏旁 会写 太 阳 等7个字和横撇弯钩1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 歌曲 种太阳 学生边听边想 我 为什么种太阳?2.课件出示插图 引导学生交流 插图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精编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活动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对文中提到的六种小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有利于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识字能力。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