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民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 2024-03-10 07:45:12 阅读 9101

部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邓州市城区三初中学区。

四初中校区。

备课人:骆志成。

2019年8月26日。

语文》九上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我爱这土地》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而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烘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乡愁》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

我看》春天里到处是诗歌,大自然里到处是诗歌。这首诗作者描绘了春天里的风、草、鸟、天空、流云等美景。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敬畏,对万物的期待。

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亲身体验和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要注意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教师只须在关键处点拨。

可以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扩展阅读,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要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具有“诗”的审美意识,更好地体味生活中的诗意。

本单元的任务二《诗歌朗读》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任务。二、举办班级朗诵比赛。任务三《尝试创作》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

大胆尝试,体会一下诗歌创作的快乐吧!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开展。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读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二、品味诗歌语言。三、把握诗歌的意象。四、体味诗歌的情感。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自主阅读推荐:《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难点:1.写作背景的了解;

2.评价古代帝王的作用。

教学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研习课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1.正音:分娆逊数汗。

2.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北方雪景。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望分外妖娆描写、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1)“惟余莽莽”的意思是:只剩下白茫茫的一遍。

(2)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要点: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

3)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4)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

分析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要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宛延曲折,伸向向远方,仿佛一条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象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景象为基础的。

“长城”、“大河”和群山、高原的描写,在情态上有何不同?

要点:前者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

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其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三、全班朗读全诗。

四、教师总结:

修辞手法小结: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第二课时。一、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过渡(抒情)

评古论今评古(议论)

看今朝论今(抒情,议论)

二、逐层理解下阕:

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文采”、“**”、“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采”、“**”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练习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 下 人教实验版 第一单元检测题。90分钟 10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荇藻 z o 白桦 hu 蘸着 zh n 簇新 z b.蜗行 w 淤滩 y 驳船 b 蓬蒿 h o c.胚芽 p i 虔信 qi n 深邃 su 纤绳 xi n d...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为 卷 卷和 卷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 基础 积累 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妖娆 r o 娉婷 t n 丰润 r n 红装素裹 gu b 鲜妍 y n 摇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 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妖娆 r o汹涌 xi ng 嘶哑 s呢喃 n b.s o凝望 n ng 摇曳 y飘逸 y c.分外 f n稍逊 x n 娉婷 p n 丰润 r n d.今朝 zh o天骄 ji o 冠冕 mi n 枉然 w 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