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

发布 2024-03-04 17:55:08 阅读 3206

综合阅读: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编写:宝安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组。

注:1.以下资料为教师备课时参考使用,可以自主调整。课堂上可相机向学生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若有修改、补充,希转至编写者,以便下次完善,并致以敬谢。

2. 为环保计,使用《小学语文综合教学》一稿,建议利用网络、电子白板进行阅读与批注。

3.凡有繁难之文,浏览一下而已。可以教习,也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置之不理。

单元概述]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

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地理学]敬亭山:位于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七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自南齐谢朓《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词汇学]孤独,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需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与此处。

孤独者,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

文学赏析]独坐敬亭山》赏析。

文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孤是一种姿态。敬亭山应该很高,至少是危岩矗立,角上一亭,翼然欲飞。这是我读完这诗的一种感觉。

李白是太爱高处了,也只有他能写出《夜宿山寺》,仿佛山也只是孤山,人也是独人,亭或寺惊鸿一瞥,掩映画中,星辰如摘仿佛你手心的萤火虫。谪仙是还眷恋那云层的琼楼玉宇么?对人间君主尚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爷是酒中仙”,那为什么却“恐惊天上人”呢?

如果《夜宿山寺》需要远距离来表现百尺之楼,那么《敬亭山》只有用近焦距来凌空俯拍。

这就让我想起了悬空寺。依岩而斫,斗檐飞椽,铁索木栈,下面则是白云乱生,鸿鹄往来。也许中国人太爱美了,爱得有点苛求,爱得有点孤独。

敬亭应该也是这样吧。甚至或许,山秃无木,那样更无依靠着生。暮色应该是下来了,因为众鸟也贯入高空,随心所欲的云片卷着尾巴走了,那,剩下什么呢?

只有我和你——敬亭山,只有我们相看不厌。如果说情人眼中的西施是饱含浓烈,红盖下俊美的新娘极尽了妩媚和娇羞。这里则只有一种孤,一种静谧,仿佛我们的诗人成了一株树木,或一块瓦石,白云生胸中,与敬亭遥遥相望。

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稼轩的拙处在于见山仍山,见水只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种平静一种回归,仿佛是夜雨故人,仿佛婴儿之于母亲的怀抱,好像恋人的温存。只有山,也只有山,才不避我丑陋、贫贱、不肖或愚钝,相看不厌,不离不弃!

而山,毕竟是无感知的。

天黑了,诗人也该回家了吧?人间正是一片灯火,妻和儿女还在等候呢,是他们让我们留在了人间,牢牢的束缚住翅膀,未许乘风归去!

综合阅读]李白诗文打破“传统写法”评析。

南宁广西大学文学院谢佩珍。

摘要:从现存的李白诗文可以看出,李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小到行文、遣句,大到篇章结架、艺术构思,都浑然天成。

那么其诗文在写法上到底摆脱了什么旧套,与同时代甚至其它时代的诗文相比有何独到的创新和特殊魅力,这是文章中要**的问题。

关键词:李白传统写法创新艺术魅力。

古有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高度颂扬,今有胡适《白话文学史》“乐府到了李白,可算是集大成了”的由衷赞叹。的确,李白引领唐代诗文走向了文学艺术的巅峰。正所谓“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降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

李白用他飘逸的美在盛唐文学中腾云驾雾,以他独特的思维和风格来挑战传统诗文的束缚。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古诗之美在唐,唐诗之美在盛唐,盛唐之美在李白。

余光中《寻李白》赞云:“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诗文等天地,齐日月,吞吐万象,大气磅礴,呈现出一种令人震撼、敬仰的壮观之美。

一、形飘意渺显奇思。

相比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朴素直陈,柳永的婉转缠绵,苏轼的大气豪放,陆游的爱国忧民来说,李白诗文显示出独有的形式和意象之奇美。

1.从雄奇的超常意象到生活化的普通意象应有尽有。

李白在创作中偏好硕大的意象,在诗中表现为对雄奇阔大、奇伟壮观的意象的追求。他笔下的山峰高危壮险,崎岖挺拔:“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他笔下的江河奔腾咆哮,雄浑壮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些巨大的意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视觉所能观赏的程度,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同时,生活中的普通意象在李白诗文里随处可见,如酒、剑和月。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他的酒可以“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可以“且饮美酒登高楼”。

在李白的笔下,剑象征着侠义,又代表济苍生、安黎元的牺牲精神。他“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他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月则表现出他的空灵与隽永,月光的清辉笼罩着大地。

酒之狂放与剑之桀骜,在月下皆回归于心灵的安宁与静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在夸张变形的手法中信手拈来数字思维的转换。

李白诗中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不同,他擅长夸张变形手法,通过改变事物的大小、多少甚至形体规模,来获取震撼的视觉艺术效果。例如:使数目变小为大,变少为多:

“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五绝·夜宿山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些形象超越现实而存在,人为地扭转事物的本貌而铸就壮美的效果。

3.强烈明丽的玄幻色彩呼之欲出。

李白是诗文中大量出现鲜艳色彩词汇的诗人,如“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这跟李白开朗的性格是不无关系的。

正是这些明丽的色调和不加修饰的词语,反映了李白不屈的高洁人格。

4.清新单纯的语言使人眼前一亮。

李白的诗歌追求简洁美与纯净美,用笔简洁凝练,欲写小处而从大处落笔,简笔勾勒刻画细节,展现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每一个意象总是力求鲜明,耐人寻味。例如: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他的语言如清水芙蓉,不饰雕琢,脱口而出,《静夜思》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极佳例子。

5.节奏韵律的骈散交相辉映。

李白对散文把握自如,骨气刚健,内容充实,情感充沛。他摒弃了六朝骈文过分追求形式,语言浮艳,内容空洞的特点,创出自己的文风。他在《上安州李长史书》中写道:

“退思狂愆,五情冰炭,罔知所措,昼愧于影,夜愧于魄,启处不遑,战局无地。”语势加强,更能体现李白因误闯长史仪仗诚惶诚恐的心情。

二、性直言白吐真情。

李白的天性爽直畅快,行诗成文并无多虑,习惯把第一直觉抒发出来。他的气质洒脱不羁、傲世独立,感情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奔涌而出宛若喷溢的火山。但同时,他的思想又十分复杂,因为他受到了诸子百家的深刻影响。

他心理素质中的精华部分是人格独立,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是最光辉的亮点。可以说,李白是一个个性十足的自由主义者,从思想到行为再到成作,无不体现出他飘逸奔放的气质。

李白自由思想的内容具体明确,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不受限制。他有崇高的理想,向往自由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在当时是超前又不可想象的。当他自信十足时,则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当他应诏入京求官,则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当他政治失意,则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虽然后者写于他被贬后,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但同时也反映了他随遇而安、心胸豁达、不恋功名的一面。

三、寻根溯源探成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李白诗文这种独树一帜的独到美呢?我们在古籍中是可以发现一些线索的。

首先,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记载了李白神话般的出生情形:“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且不论真实与否,但它确实为李白的出身蒙上了一层神秘和浪漫色彩,也暗示了他与凡人的与众不同。

其次,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赠张相镐其二》中也写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天资聪颖,触类旁通,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儒佛道等诸家之学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涉猎,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足见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教育、熏染,使他从小就兼收并蓄,使其思想无所不包,而又摆脱了任何一家思想的束缚,从而造就了狂放的胸怀、雄伟的魄力和旷达的性格。

综上所述,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与自信,狂傲不羁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为诗成文,都站在盛唐诗人的前列。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李白的诗文和思想人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诗文不拘泥于“传统写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注释:在李白诗中,这些字出现的频率为:“白”463次,“金”333次,“青”291次,“黄”183次,“绿”128次,“紫”128次。

参见(日)中岛敏夫《对李白诗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中日李白研究**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观百家”,即指习读诸子百家之学。

“观奇书”,则指诵读正统儒学之外的诸子典籍,多为佛、道、黄老、纵横之学的书籍。

参考文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沈松勤等。唐诗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陈文华。诗酒李太白[m].北京:中华书局,2004.

葛景春选注。李白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由宣城泛湖东下。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

湖光照破万年愁。

望洞庭。地理学]

洞庭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处于湖南境内,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下荆江南岸。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

水位变幅达13.6公尺,有“霜落洞庭乾”之称。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垦殖区,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区,并整修了湖区堤垸水道,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

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稻米、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严重,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个部分。

综合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诗、诗意]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我想出仕无人援引,犹如想渡湖却没有舟楫一样,在这圣明之世置闲真使我惭愧不已。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阅读题

一 读诗词填空。1 望洞庭 这首诗中 盘里一青螺 中的 盘 指的是青螺 指的是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的。2 忆江南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景色。3 独坐敬亭山 题目中的 独 不仅是写山,也是写作者。这首诗里,还有。这些词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二 读古诗词完成问题。1 请试着改写句子。能不忆江南?这句...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练习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训练。班级姓名签名 一 默写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1 这首诗的作者是字 号素有 之称。在诗人的眼里只有说明他的内心从诗中 和 字可以看出。望洞庭。1 这首诗是 朝诗人被人称为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展现的是一幅诗的前两句意思是 2 我最喜欢诗中的那个字?为什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 桂林山水。黄石市市府小学朱慧。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框架设计表。2008年7 月 20日。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目标能力 通过看图 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同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