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版

发布 2024-02-19 05:41:54 阅读 3599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实录人教新。

课标版。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生: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

师:请你把你的话写在黑板上。生:

李大钊同志特别爱国。

生:李大钊很了不起,他很伟大!

生:李大钊关心他的家人。(老师分别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点评:黑板的“易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

师: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一同走近那段历史,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风采、形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并做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边阅读边在书上圈画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问题。)

点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感悟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师:我发现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感受,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好吗?生:

读课文的第17节,我认为最能看出李大钊的临危不惧,“他没有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说明他已经受了苦刑,据我查阅的资料,敌人在这期间曾对他使用了“剥指甲”等酷刑。可是他仍保持着“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师:你很细心,这是文章中的一个细节,被你发现了,读书就应该这样。对于这一部分谁还想说?

生:(激动地)敌人实在是太残忍了。在电影、电视里,我以前看过这样镜头……李大钊真坚强!师:我理解你的心情。

点评:对话促发了学生的思维,促发了学生的灵感,师生心灵才相通,情感相融。)

生:他见到自己的亲人,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可是他在敌人的恐吓下并没有慌乱,也没有因为见到自己的家人而激动,他仍用“安定”“沉着”的表情感染他的家人,暗示他们要坚强。这都说明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

师:他是我们党早期的创始人之一,他对革命有着必胜的信念。

生:从课文的第7节中,我读出了李大钊的爱国之情。他把自己的安全问题已经置之度外,心里想的是国家。

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手指着课本)咱们书上的这一张**就是李大钊在他临刑前留下的,面对死亡,他是那样的平静,你们看,他那浓黑的眉毛下神情多么坦然。

师: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你的目光关注到了课文的插图,思考的角度与众不同。你是怎么知道这张**是李大钊临刑前留下的?生:我是在网上看到的。

师:大家都来看看这幅**,是不是这样?生:他的表情很坚定。

生:我在咱们学校的宣传挂图里看到过这幅画,下面有他的一句话:“人生之最高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他说的那句名言,我今天终于感受到了。

师:处处留心皆学问呀!谢谢你把这句名言介绍给我们。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好不好?

生:好!(学生齐读)

生:在李大钊**时,他“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说明他有胆识,心里已经有了**的准备。

师:是呀,无论是**前还是**后,我们都能感受到李大钊那一份坚定的爱国热情和坚定信念。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指名读,大家自由读。)

生:李大钊不但爱自己的国家,他也爱他的亲人。父亲不管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

师:这一次,父亲“含糊”地回答,使你想到了什么?生:局势很紧张。

生:老师,在法庭上,我觉得课文里的“我”确实很机智、很勇敢!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你看,课文里几次提到敌人,都是那样的残暴。可是“我”却“骗”住了敌人,保住了哥哥。

生:(急切地)我补充一句,当时的“我”很小,敌人这么**,“我”都不怕,更能看出“我”勇敢、机智。

师:课文重点回忆李大钊,为什么这里写了这么多“我”的事呢?(点评:

高质量的对话离不开“点拨”,“点拨”的功用就在于“化难为易,引向深入”。)生:(兴奋地)我知道了。

父亲在敌人面前是那样的“镇定”“沉着”,是父亲的行动影响了“我”。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师:读出问题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好呀,请讲。生:她哥哥是干什么的?

师:你们说她哥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的哥哥一定也受到父亲的影响,也会是一个搞革命的青年。

师:有道理。不过关于她哥哥的事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一下资料。

(点评: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生成的课堂信息有时会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她哥哥是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李大钊同志的形象。)师:课文最后“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此刻他的心里会想说些什么呢?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那样的时刻,李大钊不能说,现在就让我们把他心中的话儿说出来吧!生:

我的好女儿,你懂事了,你长大了。

生:好孩子,我很快就要被害了,你们一定要接着我的工作做下去。生:女儿,我为你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师:读书,就是要把自己融入书里。你们读进了书里。生:他的目光里充满了希望!师:好!好一个“希望”的目光!

点评:对话式的课堂是师生情感、体验、生命的交流。一个“希望”的目光,包含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老师惊叹!

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彼此间分享精神与幸福。)师:读书要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

对于这篇课文谁还有自己的想法要说?

点评:读书要读进去,到字里里行间去品、去悟;还要读出来,从整体感受,跳出课文谈课文。)

生:我课前在图书室里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说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他们对李大钊“三绞处决”,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师:(沉默)同学们,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此刻,我相信你们的心情会和我一样激动。请你们完整地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深深回。

忆吧。(学生读全文)师:读到这儿,你们对于课文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见解,请你们再一次把它展示在黑板上。(学生踊跃上前,又写下“忠于职守”“坚强”等词汇。)

师: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阅读关于李大钊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下课)

评析:案例中,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面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给予的是密切的关注,亲切的呵护,让“有益”的课堂生成的信息开出灿烂的花朵。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学定教,尽管学生的发言是无序的,但这样的课堂犹如一首散文诗,形“散”却神“聚”!

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这是为孩子们的明天着想。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发展“构建智慧”——读书的智慧,做人的智慧。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13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

光着头。一、悲惨生活大年夜又冷又饿赤着脚火炉——温暖。

二、抱回孩子烤鹅——食物圣诞树——欢乐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课外:朗读课文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2.简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

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二、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1.明确预习要求。

2.边自学,边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画出来,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内容。3.检查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指导理清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课文中从**到**?

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主要段落,请大家再想一想,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想想你读了知道对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2.指名说说。

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课文中注明。(可怜的小女孩)4.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

1)这一段怎样写小女孩“可怜”?

2)小女孩的确可怜,主要是因为她家里很穷,书上是怎样写她的家的?

3)朗读体会。

5.小女孩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2)理解“终于”

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

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6)结果怎样?指导朗读。

2.自学第。

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内容?

(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

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2)自学提示:第。

二、三次擦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分别又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3)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朗读3.学习第。

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2)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3)学生读完师接着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问:

她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开头擦一根还要经过思想斗争,这时她毫不可惜地擦了一大把,想想这又是为什么?(4)指导朗读。

5)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6)表达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

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

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

她擦着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搂”,要读出美好的感受。至于最后一句关于“飞”的内容,要读出既快乐又带渺茫的感情。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讲了些什么?2.小女孩后来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4.练习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三、学习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的呢?2.这篇课文是童话。

童话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要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

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

学生视角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埋藏着许多回忆,是什么事情值得作者如此难忘?为什么过去了十六年还能这样清楚地记得。作者的父亲 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课题的耐人寻味,激发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难点 了解时代背景和李大钊的相关资料,才能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1 0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 前 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2 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1 02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 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2 学会生字 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