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考试试卷

发布 2024-02-18 08:35:09 阅读 9000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将下面一段话书写在横线格内,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5分)

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2.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4分)

1)a耸立(shǒng) b预兆(zhào) c子聿(yù) d不懈(xiè)

2)a小熊(xióng) b徘徊(huí) c一鉴开(jiàn) d上瘾(yǐn

3. 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4分)

1)a佳肴 b觉知 c躬行 d徘徊 (

2)a翱祥 b沈括 c回肠荡气 d瞬息万变 (

4.下面词语中有一个加点字的解释是错误的,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2分)

a终觉浅(终归、毕竟)b问渠(“它”,文中指方塘)

c躬行(鞠躬) d异国他乡(不同的。

5.下面的说法有两句是错误的,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4分)(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写宋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

b《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列举了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c读报的注意点:第。

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

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d《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e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留心观察,可以探索求教,可以查阅书籍,可以上网搜寻等。

f《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写的。

6.名句积累(12分)

1)欲知天下事。

2)处处留心皆学问。

3)写一句关于读书读报的名言。

4)陆游的这句话强调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关于这点我还知道鲁迅先生说过的的。

5)半亩方塘一鉴开。

6)蒌蒿满地芦芽短。

7)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是每一个舞姿都。

8)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和联系起来。

9不亦君子乎?子谓《韶。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一)世界水资源。

地球的水资源分别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分布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其总量是很大的,大约有13.86乘以10的14立方米。然而,这些水资源中有97.

5%是海水,而淡水总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况且,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

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冰雪固态淡水和深层地下水等的利用都非常有限。所以,可方便利用的、与人类生存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大约只有40乘以10的14立方米,仅占淡水总量的11%,约占总水量的0.3%。

可见,尽管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实际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

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

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生态用水占1.

5%,而农业用水则占到64.6%。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相比差距明显。

如果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比46.5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不仅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梦,而且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全世界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当今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全球已经有四分之一人口面临着一场为得到足够的饮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而展开的斗争。

这场因为水资源而展开的争斗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村庄与村庄之间。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二人口因严重缺水而面临动荡不安的局面。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1、这篇说明文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2、阅读第①段,说出“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原因。请从文中选出两个要点作答。

要点一。要点二。

3、这篇说明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和。

4、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别解决第②段中的哪两个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正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材料二:我国**已启动“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

材料一可以解决。

材料二可以解决。

5、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二)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

“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6、本文以___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___的写法。(3分)

17、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2分)

18、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2分)

19、“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姓名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8分。q ng mi ji n n qu n sh n gu n zh zhu lu sh n ji n hu hu n f i t ng zhu ng li h o m i h ng q sh b 二 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汉字组成词语。5分。f i 浪品部腾犬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能力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 积累花园。42分 1.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 美观。8分 ji n sh n f i xi n xi n m o y zh o sh n ji n p i hu i s n xi b o ku 2.选择正确的读音。千载 z iz i 难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ji n bi s ng xi f d o p i hu i s ng l xi ng m o zh o t u g i ku 二 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 1 我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2 同学们应该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3 李峰和丁明到我家来,我借了本书给他。4 校园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