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教学

发布 2024-02-09 09:45:10 阅读 4374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师:首先搞个小调查吧,读懂了吗?咱们举个手吧!(大都举手)

师:有的没敢举,是没读懂?还是……?

师:有什么读不懂的?(指出一名同学)你没有读懂?你说说为什么没读懂?

生:有些段落,她写得比较抽象,所以有地方,有些段落比较难理解。

师:一会儿把你难理解的提出来大家研究,好不好?师:我提个问题,究竟一篇文章读懂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读懂了?你说吧!

生:文章写了什么,能够大体说出它的内容来。师:很好,请坐。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懂了?它写了什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好,这是第一个标准,还有没有呢?(一生举手)

师:好,这位同学说一说。生: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师:作者的写作背景,就是说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咱们等一会儿来研究吧。还有什么标准呢?

第1页。师:怎么才算读懂呢?

这儿做一下补充,是不是还要研究一下他是怎么写的呀?比如写作上的技巧、方法等等。刚才同学们说了,第一,写了什么;第二,为什么写;第三,怎么写的。

还有一点是不是该研究一下,同学们没有谈到,我做点儿补充,我们是不是还得把字认识一下,这是最起码的吧,词要读懂吧?生:有一个“犬吠”。

师:你原来不大认识,是不是?生:

我查了一下它的注音和意思。师:注音和意思是什么呀?

生:读fèi,狗叫声。师:

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生: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生:品德高尚,名望很高。

师:还有没有?

生:“波光明灭”是什么意思?师:哪一位同学帮忙解答一下?生:是波光忽明忽暗的意思。

师:我也查了一些字词,考考大家。文中有一词“逝川”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时间的流失。师:你怎么知道的?

第2页。生:《全程伴读》上有解释。

师:真会学习!他通过查找资料也能获得答案,老师要查词典才知道。这个同学真聪明!你说说资料上对“逝川”还有那些补充解释?

生:这个词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站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逝的河流,不舍昼夜的向东流去。

师:我们读一篇文章前就是要把字词弄懂。查生难字词的时候,既要弄清楚它本来的意思,还要看这个词在语言运用当中,它又是什么意思。就词解词很难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懂了。现在我们归纳一下。

应该把我刚才补充的这一点放在第一位,弄懂生难字词。以后我们读文章就这样读,然后再弄清楚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样写的。这样,基本上就算读懂了。

注意,我这儿说的是“基本上”,也就是说,还有一些东西要加进去。怎么才算读懂了?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的意思、内容大家是不难理解的,那么我教给同学们什么呢?教给同学们一种阅读态度,一种体验。那么,我们怎么读一篇文章才能读进去?

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弄懂它的意思写法之外,真正读进去还有一点就是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什么叫“读出自己”呢?从文章。

第3页。当中读到引起自己共鸣的一个词,一段话,某个内容,把自己放进去。“读出自己”是“学习”,是“欣赏”,是“联想”,这个很重要。

同时还要“读出问题”,一篇文章我们真正读懂了以后,问题会越来越多,没有读懂就不会有问题。我们要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推敲,要推敲字词句,这是“研究”,是“质疑”,即使名家名篇也可以提出问题和他**,乃至“批判”。我们今天就要以这种态度来学习这篇课文。

好了,我说得够多了,现在该同学们说了。你们课前已经预习过,现在想请同学们找出你最喜欢的某一段,某一句与大家交流一下,注意要“读出自己”。生:

我喜欢文中对景物的称呼如:(古桥)朋友、(树林)知已、(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师:刚才我们说读懂的一个标准是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以上这些就是我们的亲戚,还有他没提到的石头、落叶、小花就是我们的朋友,你们说是吗?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哪是在山林,这简直就是在家,这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浓浓亲情,真正如人所言:“自然是我家,我们热爱她”。

生:我喜欢“我靠在一棵树上……我真的变成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我喜欢的原因是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由此我还想到,老师和我们的关系,老。

第4页。师把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化在我们身上,根植于学生中间,把每一位学生当自己的儿女,倾注了所有的情和爱。”(语音刚落,掌声四起,非常热烈。

)师:(点一名学生问)为什么鼓掌?生:

读的有感情,说的也挺美。

师:我被陶醉了,就这么一段话,好!同学们再点评点评,按照朗读的要求结合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评价。

生:我觉得他们朗读非常好。因为作者在森林中认识了许多朋友,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他读出了心中的喜悦,所以,我认为他读得非常好。

师:你的点评很经典,刚才你抓住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进行点评。

师:这位同学读的语言、语调、语气、节奏、情感把握的都很好,声音洪亮、音色纯美。并能联系自己的体验感受谈感悟,他读出了自己,把自己放进去了,进行了联想,想象。

生:我喜欢课文开头“不骑车,不邀伙伴,也不带什么礼物……”作者去访问他的朋友,带着他愉快的心情去的,不像我们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才去。

师:这位同学也读出了他自己。也能联系生活谈自己的感悟,给他鼓掌。

第5页。师:文章开头说带着好心情去的,文末说带着好心情回的,同学们说一说这两个“好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早晨他怀着快乐的心情来到山林,晚上带着山林里的物,好的心情回到家。

生:我认为不一样。早晨他带着好奇的心情去的,回来是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来的。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声音大又很从容而且回答准确。

师:同学们,如果明天学校组织你们秋游,听到这个消息要亲近大自然了,你会睡不着觉,高兴得不得了。其实,作者何尝又不是一样呢!

第一个“好心情”是抛开一切杂念,以一颗纯净的心去亲近大自然,第二个“好心情”是指作者是满载而归,与自然界神交后身心的彻底放松,对自然的亲近与赏识后的惬意和满足。

师:这两种“好心情”的确不一样。作者的这两种好心情是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来理解的。

生:我喜欢第三段“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这段用第二人称写出了古桥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从这段我还读出我们这些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因为“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写的是时间过的很快。

(又是热烈的掌声)

第6页。师:同学们为什么鼓掌?点评一下!

生:他读出了自己,读出了时间的宝贵和古桥的坚韧。师:

你的点评很好,简明扼要。现在我提个问题:刚才大家提到人称是第二人称,如果换为第三人称好不好?

生:不好!

师:我们一起用第三人称读一遍。

生(齐读):“德高望重的古桥,他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他累了吗?……师:有什么感觉?

生:我想,课文是对古桥说的,而改写后的文段是向别人介绍这座古桥。

师:说得简洁而又准确,还有不同意见吗?或者给予补充使其说得更完整。

生:这段文字里把原文“你”改成“他”,没有把要表达的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太离谱了,太浅了,课文中“你”所表达的感情非常的充分。

生:文章的第三段用的是第二人称“你”,作者拜访的是老朋友,肯定是与老朋友对话,感觉很亲切,改写后的文段用的是第三人称“他”,感觉不是老朋友,不亲切。生:

如果改为第三人称,读起来就没有第二人称亲切,好象在向他人介绍古桥一样,距离远了。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给。

第7页。这段加个小标题怎么加?生:古桥。

生:德高望重的古桥。生:珍惜时间。师:哪一个好?

生(齐)德高望重的古桥。师:就拟德高望重的古桥吧!

生:老师,我提个问题:课文在写老柏树时,提到雷阵雨,如果打雷,还能到树下避雨吗?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好,他读出了问题,指出了作者的不足,这就叫“读出问题”,如果不仔细研究是提不出这样的问题的。大家要向他学习!请给这位同学热烈的掌声!(一阵激烈的掌声)

师:这篇文章的比喻非常美,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第5自然段。第5段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你喜欢哪一句,并告诉我们为什么。

生:我喜欢“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师:你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这一句,主要描写了悬崖爷爷的外貌,还有它。

第8页。的心情。

师:说得好,他抓住了悬崖爷爷的外貌特征,还表现了作者喜爱悬崖爷爷的思想感情。还有吗?

生:“你好,小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我喜欢这一句是因为这个比喻句说明山泉非常清澈,而且是突出姑娘爱美的天性。

师: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喜欢这个比喻句,除了刚才这位同学所讲的理由外,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生:我想这个比喻句突出了山泉的特点,加上拟人使它更加生动。

师:你真聪明,语言既精当,又抓住了精髓的东西。其实,这个比喻句抓住了两个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相似点),而且语言生动。

师:同学们,我也喜欢这个比喻句,“明镜”突出山泉明净的特点;“姐姐照镜”突出女**美的天性;“照出我的浑浊”突出我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不免有些浑浊。所以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

生:(齐读)“你好,山泉姐姐!你捧着一面明镜是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精彩。我要提醒你们在赏析比喻句的时候,要注意:(1)看它是否抓住了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事物特征)。(2)看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第9页。师: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的比喻句吗?

生:我喜欢:“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这个比喻句写出了瀑布雄浑,从高处往下泻的壮观景象。

生:我和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一样,可以看出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我也喜欢这一句,比喻男高音那浑厚的声音,这个比喻非常形象。

师:(看表,时间要到了)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怎样写没有?

生:通过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结束语: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今天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10页。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金川区第一小学电子备课教案。科目课题。语文。年级。六年级。班级。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1.山中访友。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 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3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 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期。这一段用第二人称的来写不仅有利于抒情,而且读来倍感亲切,热情,犹如身临其境。再配上 美美地读一读。同学们,你们还愿意和谁打招呼呢?你好。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所赞扬的 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在描写景物...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预想 读思结合,读提出不同要求,用思来层层递进的理解课文。实施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汉荣的一篇很别致的散文 山中访友 请同学们猜一猜,作家将要拜访的朋友是什么人呢?让我们走进这篇别致的写景美文吧!活动一 静静地默读。1 默读要求 不出声,静静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大自然中,走到作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