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27日,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两天的认真学习,聆听各名师对教学的诠释,令我受益匪浅、不虚此行。不得不发出感慨,名师就是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见解,值得深刻的学习、反思。
有位哲人说过,生命的旅程,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命的旅程中与谁为伴。在贾老的生命旅程中,与他相伴的是倾注了刻骨铭心之爱的语文教育事业!正是这事业与生命的结合,使贾老的语文教育事业如春洪一般壮阔,也使贾老生命如歌。
与当下不少热闹的公开课相比,贾志敏的公开课安静平和。在贾老师的课上很少见到投影设备,他也从来不放**,更不用**助阵,没有表演,没有渲染,也没有小组讨论,有的只是听、说、读、写——而这正是语文课所需要的。他只用最普通的教具——一块黑板、一支笔。
教师泛读、学生朗读,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说、学生写……这些属于语文的教学方法,在贾老师的课堂上都能找得到,他倡导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简单。
1、教学目标要简要。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过于注重教法,过于注重使用电脑课件等,为达到课堂效率,教学内容繁重,一堂课中既要学生感情诵读,又要学生仿写练习,还要学生当堂背诵。每一堂课,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简而明的目标。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于永正老师所设置两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三点:1.学习生字生词,正确规范写“予”“即”“盼”,理解“如愿以偿”;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以“小女孩”的名义,给金吉娅写一封信。
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把握了课文的特点,又简约明了。
2、教学内容要简化。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师让学生从“苹果树”上摘下带有学生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共十个字,大部分学生抢不到,学生贴不到,教师按自己的板书设计贴好,然后让学生齐读生字。学生“抢摘”后,仅仅和同学们一起齐读了一遍,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纯属无效劳动,因为参与活动的孩子不过是随意“抢摘”而已,匆匆忙忙之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的时间?整个课堂语文活动占用语言活动的时间,语文课上的主要活动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即听、说、读、写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观察、思维、想象活动、情感活动。
3、教学方法要简明。
陶行知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读,体会课文内容靠读。
因此,课堂要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韵味、情感、神韵。
如二年级《流动的画》,在情境导入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学生在读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用笔圈出来,解决生字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在随文读字词。再鼓励学生进行读文比赛,一人一个自然段,要求读课文要连贯、流利,读后师生评价;接着要求学生默读思考问题:这是一幅怎么样的画?
最后细读品文,比如学习第一小节,在学生读的过程上,引导学生: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从课文的那些词语看出来这是一幅流动的画,你能把小作者坐在火车上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显然,读可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读可以指导字词的读音;读可以读通课文;读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读可以对课文理解和感悟。如此,环环相扣,逐层递升,总之,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简明的教学方法就是读。
语文老师就是教孩子学语文。语文学科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了解祖国文化和历史。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很多很多,我将以名师为榜样,总结经验,善于思考,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习,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回归阅读,还语文课堂的“亮点”
作者 芦丽娜。课外语文 下 2018年第12期。摘要 本文就回归阅读,还语文课堂的 亮点 关于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围绕两点进行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重要性,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指导 回归阅读。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新课标中就语文...
难忘的语文课堂
难忘的语文课堂范文。我记忆里有一节课是最难忘的,那就是初中的一节语文课堂。从小学到初中,我已经上过不少堂语文课,学过无数篇课文了。但最使我难忘的却还是初中的那堂语文课,那堂既生动,又活泼的语文课。今天下午,我们的语文老师准备演一场课本剧,节目为 犟龟 听完这个消息,同学们个个自告奋勇的选择了自己喜欢...
语文课堂模式
一 题目质疑。出示题目,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重点质疑由题目派生出的各种主题或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展示,或者学生自己板书。本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更好的把握文章中心做好服务。针对不同体裁的题目,对题目质疑并不能达到效果。特别是素养差的学生,是不能找出相应的主题。特别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