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视知觉。
读后感。好书推荐/《艺术与视知觉》
鲁道夫·阿恩海姆生于2023年,原籍德国。2023年因对视觉表现心理学、哲学和美术**史的研究卓有成就而获得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对中国的美术界来说知名度是很高的。
同时,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对教育问题也非常关注。
阿恩海姆对美术教育的最重要的贡献,应该表现在他对视知觉的重要性所作的令人信服的充分论证,从而为美术教育在我们社会和学校的中的地位确立了牢固的基础。阿思海姆对美术教育的见解主要集中在他的那篇《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的专论上。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了,视知觉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此,解剖生理学也证明了人的视神经实际上是脑神经的一部分,视神经与脑神经甚至有着一种一对一的联系。**的过程,必然要伴随着大脑的话动。
知觉意味着对事物意义的识别和判断。在这一判断过程中,阿恩海姆对知觉作了这样的解释:“所谓知觉,就是那些具有相对说来较为简约形态的模态和样式(我称之为视觉概念或视觉范畴),与刺激达到一致(或用之取代它)。
”因此,知觉的过程必然包括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结合、分离,在背景中分离和突出某物等方法。正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阿恩海姆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视觉思维。
在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把握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心理意象。这种心理意象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所谓心理意象,是具有一定的抽象程度能反映事物样式特征的形象。
它比实际事物更抽象,但比概念要具象,居于中间。成为沟通两者的中介,将表象世界与抽象思维联系起来。阿恩海姆高度评价了意象在思维活动中所具有的作用;“思想是借助于一种更加合适的媒介——视觉意象——进行的。
而语言之所以对创造性思维有所帮助,就在于它能在思维展开时,把这种意象提供出来。”他主张专门从事概念思维的人,必须时时将思维向意象回复,否则,就会陷人一种“贫血的思考”。
思维需要意象,意象中又包含着思维。因此,包含意象的视觉艺术乃是视觉思维的故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美术教育就非常值得重视了。”
阿思海姆基于自己对人的基本素质的理解,将学校的教育基础课程分为三大中心领域。其一是哲学,它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二是视觉训练,使学生学会将视觉现象作为对待有组织的思维的主要途径来处理;其三是语言训练,使学生能够用语言交流自己所思考的问题。阿恩海姆对儿童美术有独到的解释,他认为儿童美术之所以有一种简化和几何化倾向,可以用格式塔理论来解释,就是人类的认识是从整体到局部逐渐分化的。
儿童绘画是从最简单的因素——线条开始其美术活动的,而后进入最简单的形状——圆形。随着区别律的强化,儿童开始将最简单的圆形加以分化。在更进一步的发展中,儿童在作品中形成了用水平和垂直关系来表现物体。
最终,儿童在自己的作品中增加了倾斜关系,而使作品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儿童美术正是这种由整体到分化、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逐渐走向**美术的。阿恩海姆找到了教育的最基础的因素。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非常赞,在视觉文化研读课上老师提到过,当时在课上讲授,浅尝辄止看过,这一次,又再次拿起它细细品味。艺术与视知觉 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 文章 学术演讲 报告会 发言和指导等 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 读后感三篇。艺术与视知觉 读后感一。经过专业老师的多次推荐,最终读完了阿恩海姆的 艺术与视知觉 这本书。感触和领悟非常大,它采用一种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来系统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里,作者力图将那些潜在的规则一最简洁的语言形式描述出来,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 视觉图...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大全
精品word完整版 行业资料分享。篇一 读 艺术与视知觉 有感 最近一直在读 艺术与视知觉 这本书,刚开始接触,自己很难理解。因为里边讲了太多的理论知识,而且书中就对一个问题分析性 针对性很强,介于自己现在的理解能力,一时很难深入看下去。但是它里边谈到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就尝试慢慢的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