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一些童年生活的**,引导学生**,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人们都说童年是美好、幸福的,那是因为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童年的发现)
思考: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的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胎 [,迷 [,尽脑汁 [,
需注意的字音:“痴”是翘舌音的字;“胚”读“pē不读“pī
需注意的字形:“祸”的左边是“礻”,不是“衤”;“赋”的右边是“武”,不要多加一撇。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翻来覆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困窘]①为难。②穷困。
4.理清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各层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具体叙述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研读课文,重点**。
1.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明确:“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我们不能不注意作者的有意强调:“九岁”“完全”“独立”等词,这些词语无不在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2)教师出示**,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
明确:文中相关的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正好是九个月。
”3)了解这个“发现”给“我”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句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明确:作者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来由的,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作者说“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而后面的句子,恐怕才是作者真正要说的意思。
作者的语言不乏幽默,后面也有类似的句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童年这段故事让他在自豪之余,也有着丝丝的愤懑。这种复杂的感情,要反复地朗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另外,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足以激发起读者的读书欲望,这是作者写故事的高明之处。
2.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预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用小标题总结“我”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明确:①梦中飞行;②询问老师;③仔细观察;④大胆猜想。
朗读第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一个阶段。
预设:朗读这两段话,归纳每一段的意思,连起来总结出引起“我”发现的缘由。
明确:“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指名分角色读第5~11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二个阶段。
预设:“我们”和老师的对话中,“我们”的话要读出天真、疑惑的语气,表现“我们”的求知欲;老师的话要读出谆谆教诲的语气。
明确:“我们”弄不明**里飞行这个问题,于是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默读第12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三个阶段。
预设:了解“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痴迷,把握“我”的行为。
明确: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朗读第13自然段,了解“我”发现的第四个阶段。
预设: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我”思考发现的整个过程。重点了解“我”推算的过程及这期间的心理变化。
明确:“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了解“我”的发现被证实的过程,体会发现被证实后“我”的感受。
过渡:“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绞尽脑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才有了“发现”。现在我们找些句子来体会体会。
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明确: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本来,“我”已经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了,现在知道这发现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简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丝毫没有恶意,而老师却因为“我”的笑声对“我”产生了误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的风险。
明确: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
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
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3.结合课文,感受人物。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感受“我”这一人物形象。
2)指名朗读所画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就能飞到**。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正好是九个月。
明确:“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明确:“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的风险。
明确:“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明确:“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4.再品课文,拓展延伸。
1)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过渡:作者在文中说:“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任何发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艰难曲折,都会面临很多阻碍。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事例可以验证这句话呢?
2)学生讨论交流,自愿举手回答。
交流示例:生1: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却被教会视为异端,被监禁了七年。在这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刑罚,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活活烧死。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参考
8 童年的发现 教学反思参考1 今天我上了 童年的发现 一课,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我问同学们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新奇或是有趣的发现?一开始课堂还是一片寂静,只有一个同学愿意举手说,我只好先叫举手的这位同学先说,他说到小时候捡了一条毛毛虫养在家里,慢慢地看它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顿时在这位同学说完之后课堂就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掌握本课词语。2.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3.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 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 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作文。1 写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王林同学 你好!你们小组最近开展了哪些活动?是这个课题研究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想来,你也是收获颇丰吧?我呀,自从荣幸地被选为第四区第八校际组的成员后,就和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电脑,我掌握了很多知识,如 上网查资料 收发电子邮件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