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

发布 2023-11-17 22:20:05 阅读 3237

手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拇、弦、揿”等1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薄”,会写“搔、痒、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强硬”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明确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简单又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趣味盎然的文章。

2.板书课题,提出疑问。(板书:手指)

思考: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具有什么特点?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司空见惯的手指?这篇文章蕴含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丰子恺(1898—1975)我国漫画家、作家、翻译家、**和美术教育家。浙江桐乡人。早年师从李叔同学***和绘画。

2023年去日本学习绘画和**,回国后从事美术和**教学。丰子恺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善于选取熟悉的生活题材,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另外还著有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等。

2.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分别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叙述者来朗读课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听朗读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3)同学扮演手指朗读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

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交流。

3.教师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需注意的字音:

仓”“憎”等是后鼻音的字;“薄”是多音字,有“báo”“bó”“bò”三个读音,在“薄弱”一词中读“bó”。

需注意的字形:“搔”的右上部是“叉”,不要写成“又”;“仓”的下部是“ ”不要写成“巳”。

形近字示例:纽(纽扣)——扭(扭动)——钮(电钮)憎(憎恨)——赠(赠送)——增(增加)

2)理解重点词语。

姿态]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秽物]肮脏的东西。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扶衬]扶助,衬托。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只能依附其他几根手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结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预设:划分文章层次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说明手指的全体和人群的全体一样,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大。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划分了层次并归纳了段落大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根手指的告诉我们 。

过渡:同学们,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各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手指,作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交流收获,拓展学习。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吧!

2019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学反思

22 手指 教学反思。手指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一 教学效果。整体把握,重点感知,体悟表达方法。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

2019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学反思

22手指 教学反思 手指 是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全文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 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学反思

22 手指教学反思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 总分总 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