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统编 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优秀设计

发布 2023-11-19 01:15:05 阅读 6390

22手指。

教材分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丰子恺先生选取了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学情分析:

关于人文主题,学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而这些情与理的内容要以学生的反复阅读为前提,以学生搜集的资料为辅助。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使课外的信息与课内的文本互相补充,从而纳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系统。

教学建议:

1.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在广泛的交流中完善、丰富个人对文章的品读。

2.要在抓重点句段理解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上着力强化。

3.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为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用“大语文”的思想引领学生搜集整理课外信息,为学习文本服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2.学习过程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了解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

多**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课时目标: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

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手指)

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根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司空见惯、熟视无睹?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指》。

2.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主要作品有《远远堂随笔》《缘缘堂再随笔》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①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②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③有感情地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2.完成**。

手指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议一议:

1)你最喜欢其中哪根手指?为什么?

优点。缺点。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板书设计:

22、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

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知道的?二、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级里的同学?最像你的或他人的手指的那一段多读几遍。

二)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

三)学生说想法,说理由,结合朗读课文,随机交流,体会不同手指的不同性格和作用。

1.大拇指:(1)性格:最肯吃苦。

2)重点句:例如拉胡琴……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死力”“拼命”“用劲”体现;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注意体会修辞手法;指导朗读时,用“我”替换“他”,再读课文。

3)作者这些描写你平时注意到了吗?引导学生多观察。

4)读完之后你觉得大拇指还有什么作用?学生充分说,再请一两个学生用排比的手法说一说。齐读相关课文。

2.食指:1)性格:能干机敏,哪些词句最能够体现?

2)重点句: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①你觉得食指重要吗?体会没有食指写字时的感受,学生说一说,体会“全”“都”“最多”“必须”。

3.中指:(1)性格:高傲。

2)重点学习比喻句:他居于**……片刻不离。(3)结合课文观察自己的中指,说说感受。4.无名指和小指:

1)性格:能力薄弱,但并非一无是处。

2)重点句: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插入“兰花指”**,感受“最优美的两瓣”。)

四)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三、学习末段,读文明理。

1.作者从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出示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学生齐读。)

3.思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举例说说。

4.再读,收获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不能一致团结,不能成为一个拳头,那它们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就非常有限了,强弱美丑也就尽显于外了。

5.小结:是啊!正如作者所说的,只要五根手指能够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 5 -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们人类更是这样,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1)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2)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3)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五、作业。

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板书设计:

22、手指。

各有所长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各有所短根根有力。

教学反思: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其次,在品读环节,通过细读品析,着重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幽默性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旨在渗透写作方法。

最后,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在授课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部编版 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课时练习

22手指课时练习。第一课时。一 看拼音写成语。m zh s o y nghu w t ng sh ngy sh ngn ngk ilu s mi oxi oy ngz nch y u 二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喷p n p n 血xu xi 薄b o b 拧n ng n ng 三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

2019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学反思

22 手指 教学反思。手指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一 教学效果。整体把握,重点感知,体悟表达方法。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

2019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学反思

22手指 教学反思 手指 是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全文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 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