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6)
科目课题“三维”目标(含知识。
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语文隆中对第一课时。
年级九班级205
授课时间。2024年9月12日。
节次11知识目标: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2能力目标:
文章第4段“隆中对策’’摆事实,讲道理,理由充足,结论明确,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教学时应结合这一段进行必要的读写训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法提示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
自读与讲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
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
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
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
教学后记。
《隆中对》习题第一课时
1 基础过关。1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陇亩倾颓猖蹶存恤。夷越胄殆沔。诣 2 文学知识 隆中对 节选自作者字是朝人,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对 是的意思。3 通假字 1 欲信 大义于天下通 音义。2 自董卓已 来,豪杰并起通 音 义。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 第一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第23课隆中对 第一课时 课题。课型。文言文。本学期总第课时主备人。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 对 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2 朗读文言课文。3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时间。复备日期复备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3 隆中对 2
23 隆中对 课中导学案。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2.学习本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导入。二 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 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 民间传说 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亮形象。3 有关背景及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