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1-05 05:20:07 阅读 6585

《循环小数》心得体会。

兴阳小学。常钱换。

循环小数》常钱换。

2024年11月27日石桥学区开展了“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我有幸代表兴阳小学参赛,讲课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以生活中的现象导入,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

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

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

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同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循环现象,关注生活。

在**循环小数特征时,出示多**课件出示第33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列出算式400÷75。通过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

然后师生通过观察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总是除不尽,2)商不断重复出现“3”

3)余数不断重复出现“25”。

理解是因为竖式中余数不断出现,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

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在讲循环小数概念时,老师不是直接出示概念,而是出示三个算式,让学生从中归纳得出规律,从而自主总结出什么叫循环小数。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概念补充完整。

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一节课后,我考虑了以下问题:

1、“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处理教材时,我没有注意把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于“循环”这个词理解的不是很好。

用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来突破循环小数的定义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中关于商是循环小数的列竖式计算,我只是在开头导入时粗略的讲解,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操作。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应该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

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这一点本来我是可以在导入部分就讲好的,这是个小小的败笔。

3、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一点我是做的比较差一点的了,过分注重了个体,没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

4、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的课堂不是自己的课堂,而是学生课堂。我们老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新课程中我们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

我们不能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这样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获取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这是我们每个人民教师都希望的理想模式。

我们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 活动心得体会。张波。很有幸参加乐六盘水市共享教研联盟学校的品德与社会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下面是我参加本次活动的一点体会。本次活动所上的年级是四年级和五年级,四年级的授课内容是 大自然中的朋友 共六位老师授课。五年级的授课内容是 站在南京大 纪念碑前 共五位老师进行了授课。每位老师都各有各的...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 心得体会。2011年12月1日,聆听了尹彩云和朱瑞萍两位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寓言故事 狮子和鹿 两位老师亲切自信的教态 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狮子和鹿 是一篇美丽忧伤,令人庆幸而又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两位老师课堂构思都很新颖,再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 听课心得体会。前几天,有幸参加了 同课异构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之氛围。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也获得了一点收获,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艺术化。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