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72条建议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7 阅读 2920

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体会到过:有时候,一节课40分钟过得很快,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汇聚到了同一个轨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一节课下来,教师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有时候,一节课却过得很慢。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挤牙膏似的,一词一句停停顿顿,不管如何撕心裂肺的吼叫,总不能平息那烦人的吵闹声。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心情郁闷。

而《给老师的72条建议》就是我们教学经验的干货,虽然普普通通,但是说的确是实实在在的道理,简练概括了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做的问题,给我的教学指明了道路。让自己清楚的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应该让孩子们怎么样去做。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学生在儿童时代的生活质量。

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的用不放弃的追求。

提高40分钟的效率并非是“精心备课”能“解决”的,更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对“课”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发展的正确把握。作为年青教师,我觉得对这些很“玄乎”、很“抽象”的东西很难去正确理解、正确把握。我不敢肯定“什么样的课”是有效的课,“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在这些核心问题面前总显得那么力不从心。记得在前几次教研课之后,有同事跟我讲同一句话:“教学内容只是载体,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根本。

”这句话从字面来看很好理解,但真要揣摩出真意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却很难。

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

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

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给教师的建议》26条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 26条读后感。要教会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条建议里,苏护姆林斯基语重心长地说了这样的话 对儿童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在每一步路上,儿童的面前都可能展现出某种新的 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读后感。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这本书应该是教师的一个 法宝 每次翻起,都会有一种体会,都会有一个个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队成功的乐趣。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 道甚至4道复杂的应...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读后感。读完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 我感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实际上是一百个问题,每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集教育教学于一体,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书中那浅显易懂的语言,一则则生动感人的事例,或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