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发布 2023-08-27 11:08:11 阅读 1269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作为一名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像我,面对工作、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往往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解决教学工作问题能力的匮乏,这都迫切的要求我们新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很高兴借助学校教师读书会的机会让我遇到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让我有了如获至宝之感。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一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

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针对这一点,做了思考。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首先,就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资质等情况。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与他谈几次话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这几乎就是武断。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

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任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察材的好方法。

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读后感。静下心来,在教书空余时间读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孩子爱上语文课,爱我这个班主任。读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书,我收获颇丰 读这本书,不仅是在读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是在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读书体会。铁岭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刘丽娜。2015年9月6日。读书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有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利用假期我认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二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当读到这句话时,我眼前立即浮现以下的场景 在初秋晴朗而明媚的日子,他带领孩子们来到树林和田野,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双眼好奇地观察周围美好的景物,七嘴八舌兴奋地说着,孩子们不仅用智慧,而是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