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4 阅读 5424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近几天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的内心不是感动,而是震撼。不得不为***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近几天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的内心不是感动,而是震撼。不得不为***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细腻的师生感情、敬业的教育精神无不深深吸引了我,给我启迪,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说“决不人云亦云,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决不因循守旧,做一个善于创新的教育者——是我那一时期教育的自觉追求。”我想,这种理念正切合了我今日此时的心境。“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是我引以为荣的教育生活的自我写照,也是我写给自己的座右铭。而我认为,增长教育智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书读得多了,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当然是比较科学的理念,教育生活才更有尊严。而一味地复制别人,自己如何提高呢?

精神层面没有高度的人,在人格魅力指数上也会停滞不前。不要说教育生活,就是日常生活都难得有尊严。

读罢《爱心与教育》,我将自己的读后感总结如下: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这一点,我在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时,就深有感触。因为在书中,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到某部名著对其成长的影响,窦桂梅的书中更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一辑专门介绍了自己的几篇读后感,我在读这样的书时则参照着把未曾读过的书名列入预购书单。

我觉得,老师本身就应该多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现代人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首先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和书中的人物、事件一起做一次神游,进行精神上的旅行;其次,读那些名家名篇的时候,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精彩的文学描写的方法,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第三点,我在读教育类的书籍时,就如同在跟大师对话,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

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第三,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在《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有过的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

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则需套用梁启超激励儿女的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第四,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

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

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

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这十问不仅对中学生有用,对于每一个自学自励的人都有启发。我感受颇深的就是:

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正如***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王朝波。宋村中心完小。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近几天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的内心不是感动,而是震撼。不得不为***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沟通 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多的成员,这些成员间会有许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朋友关系 邻里关系 亲友关系等等,那么如何来处理好这些关系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交流,只有相互沟通 相互了解,在沟通了解交往中才会建立起友好的情感,或是更亲密的情感,才更有...

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作者 常国庆。读写算 2011年第14期。年轻缺乏经验是我初涉教育事业的缺憾 紧张 兴奋 胆怯是初为班主任的心态 走出校门,踏进工作单位的第一年,我就站在了班主任的岗位上。几年来,自己从初中班主任到高中班主任,带领着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青少年们向理想奋进。总结这几年的工作,自己有几点颇深的体会。尊重...

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已整整24个春秋。在这寒来暑往的岁月中,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有过苦楚,但更多的是充实 快乐。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感到历史教学任重道远,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教学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感觉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