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3 阅读 8916

始终觉得,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物质的富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育的成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如果教育失败导致孩子不能健康成长,再成功的人生都是失败的。教育孩子,是家长一辈子的事业。

一般家长对教育都只有模糊的认识,是让孩子吃穿无愁,物质上有求必应?是让孩子高兴愉快,不以中国式教学的要求去严苛他?是让孩子坚持天生与众不同的个性,还是让孩子服从于集体、贡献于社会?

如果不了解幸福在教育领域中的意味,教育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还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失落甚至是不幸。《通往幸福的教育》探察教育与幸福的交融性,以及幸福对于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首先是陪伴,其次是性格和个性习惯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再次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最后才是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生活环境。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如何和自己沟通,直接影响母子之间的感情。作为家长,既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要让孩子感到那是幸福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陪伴对孩子情感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的生命价值。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价值,而不是把家长对孩子的期许强行加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来到世界上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而不是为他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完成某种希冀。

他依赖父母,需要父母方方面面的呵护,这是一种原始的本能。教会孩子寻找快乐,给孩子带去快乐,教孩子如何化解不快,控制情绪,管理时间。告诉孩子,无论何时何地,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很多时候,情商远比智商重要。待人宽宏大量,心胸坦荡,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待学习,家长尽量提供舒适的环境,适当的方法引导和监督,更重要是激发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必然要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为了幸福,人生的目的无非是满足需要、追求幸福。幸福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

抛开幸福的终极意义而陷于林林总总的目标体系之中,教育将失去意义。教育不能为了认知而认知,不能为了情意而情意,也不能为参加社会活动而参加社会活动。幸福是所有教育目的的终极目的。

幸福是什么?康德说:“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定追求和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

”幸福的获得虽然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但说到底只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外界的物质标准并不能衡量幸福的程度,而强加的价值观念也无法让人产生幸福的体验。费尔巴哈说:“一个陈腐的真理是:

我们并不把经常不断享受的东西感受为幸福,并加以珍重,一个陈腐的真理是:为了认识某种东西是幸福,最好我们先丧失了这种东西”。

通往幸福的教育》,探索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专家,在家庭教育的领域里,根本就没有专家,因为每一个家庭里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父母是责无旁贷且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专家。为每个孩子的幸福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汇集起来,成为一股新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教育之路。

在孩子成长的路途中,有很多条道路,很多时候,通畅宽广的路,也许并非是通往幸福的路。而被迷雾遮盖、充满了杂草甚至荆棘,狭小陡峭的那条路,反而可以驶入幸福的港湾。

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让我们一起走向幸福 读 通往幸福的教育 有感。学校提出 以生命教育为特色 的理念已有十年,期间一直努力构建满足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的 德性 智性 灵性 三性共融 生命发展 的课程体系,更在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会议精神号召下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升华,追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真正发展素质...

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通往幸福的教育 读后感。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办公室从没有安静下来过,总是热闹非凡。班主任们总是不经意间讨论着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到底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我们的学生呢?班主任站在教育工作的最前线,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够通往幸福的教育呢?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呢?其实...

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通往幸福的教育 读书心得。初接触 通往幸福的教育 这本书,是因为学校常规的暑期学习任务。在愉快的假期即将到来的喜悦下,我看了一眼书的封面,然后束之高阁了。再次拿起书已经是八月,掰着手指算算为数不多的假期,认命的拿起自己的假期作业。而这对与现在的我来说,真是非常庆幸的一件事。因为三川玲老师的书对于我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