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5:56 阅读 9182

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

3、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并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难点:

体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2.

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诣、为、曰、应、禽。

2)引导学生读准节奏。(3)反复读课文。三、理解文意。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放,摆设。

(3)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4)未闻:没有听说过。未,没有。

闻,听说。

5)夫子家禽:先生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3.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

的鸟”来应答,妙趣横生。杨氏之子才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可见他聪明机智,应对能力强。)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比,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反映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3.

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杨氏之子所答言语的妙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五、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

21.杨氏之子。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 禽 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会写 梁 诣 禽 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 聪惠 应声 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 幽默智慧 这一主题,安排了 杨氏之子 手指 童年的发现 3篇课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杨氏之子 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手指 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 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8内容。教学目标 21.杨氏之子。1.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幽默。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 读题解题,简介背景。1.导入揭题,解题。1 师 同学们,我们积累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