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9-12 16:35:54 阅读 2822

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稿件。

申报序号。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课文名称:《我的母亲》二、设计思路:

文章是一篇写母亲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是作者胡适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叙述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突出了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敬爱之情。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八年级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嘱咐当成唠叨。借助这篇美文,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明确自己的一切都来自母亲。

教学过程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朗读”和教师的“问题引领”为设计思路来实施,鼓励学生参与“听故事、理内容,说形象,品妙笔,做积累”等环节,通过耳听、口说、脑思、手写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胡适先生笔下的母亲形象,在受到人生成长教育和美德教育的同时,从中了解和感受自传的语体特点。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突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翳、责罚、管束、广漠、轻薄、宽恕、质问、文绉绉”等。

词语。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二)能力目标。

1.理解文意,把握母亲的品性特点,概括母亲形象。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四、教学重点。

阅读、朗读,理解文意,讨论交流文中描写母亲的具体事件,初步提炼母亲形象。

明晰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五、教学难点。

1、查找、交流、归纳文中描写母亲的具体事件,明晰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2、了解母亲的品性、特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六、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资料收集、多**cai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代作家肖复兴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

的确,无论是年长年少,还是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着的是对母亲那无尽的思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伟大!多**展示课文标题及作者(《我的母亲》—胡适)(二)作者简介。

课前呢,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本文的资料,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所获取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胡适先生?

1、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踊跃上台展示。(师:鼓励、肯定)2、师:多**展示(作者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

2024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202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驻美国大使等职务。2024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

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2024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2024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2024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2024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三)故事助读,整体感知。

多**展示、学生认真倾听)

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她来说,幸福是那样短暂,和丈夫只过了六年三个月零21天,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当时她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这对一个中国妇女来说,是多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当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这位伟大的母亲正是胡适先生的母亲——冯顺弟。

)1、就让我们大家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放声朗读、默读等)通读这篇课文,读完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面问题。

师:多**展示、鼓励。

生:踊跃发言、作答。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广漠:广大空旷。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宽恕:宽容饶恕。责罚:处罚。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师:

多**展示:⑴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a:

从“我”的角度概括:b:从“母亲”的角度概括:

母亲对我:母亲对家人:

母亲受到了人格上的侮辱:

找出你认为的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生:阅读、思考讨论、精彩作答师:点拨、肯定、鼓励,多**展示:

a:从“我”的角度概括:写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念和惋惜;“我”受到母亲严父般的管教和慈母般的关爱;“我”亲身体验到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

b: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写了母亲和“我”的故事(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母亲和家人(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

盾。);母亲受到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几件事。

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有:“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师小结:全文脉络清晰,不难看出,文中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育以及她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如何对待他人及处理各种事情,是全文的叙述重点,围绕着母亲的品质来选取和组织材料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物都记叙得清清楚楚。

师:同学们能根据上述理解,对整片文章层次作出更加明确的划分吗?(鼓励)生:统揽全文、思考、交流,尝试划分;师:多**展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自然段):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及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13自然段)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四)课外作业。

进一步熟读课文,联系文中描写母亲的具体事例,用“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八、教学反思。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让学生直接把目光锁定在核心人物身上,激发解读母亲的兴趣,接近和文本的距离;

讲述故事,背景展现,助读理解、营造氛围、对学生更好的整体感知推波助澜。

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内容,通过不同角度对文中描写母亲的的具体事件展开分析、讨论,课外思考并完形填空,留下充分的时间、空间,对下一课时进一。

步精当评价母亲形象(揭示课文主题)做好了铺垫,抛砖引玉、水到渠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学案

关于作者 胡适 1891 1962 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 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 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 1927年获博士学位 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曾任教于国立青岛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

知识与能力 问题解决与思考 学生预习 教师重点点拨并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能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理解母亲对 我 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归纳出作者母亲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能够揣摩具体语句...

我的母亲》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 教案。张建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 能整体把握作品。能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发现美 表达美的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