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发布 2023-09-12 16:35:46 阅读 7628

少一点束缚,多一份空间。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

一、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如果教师要走近学生,那么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有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保障,那么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便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提倡多元思维。

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多样交流的策略经历,无疑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过程。

三、讲究评价艺术,促进学生积极**。

在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同想法,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评价,直接关系能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

首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达得不够清楚,这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朗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

”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

“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

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其次,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如奖聪明星、小红花、获胜旗等等。这种赏识孩子的方法,在课堂上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强化了其优良行为。

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实践证明,在这样一种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认可,人人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下,学生的充分发展将不再是个空想。

四、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合作**和互相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观摩课的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了高效课堂的完美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它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改善了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使师生互动得到了完美的配合。对于一节常规课,课堂教学效果比较低,通过观摩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 属于学生的课堂。随着高效课堂的推广,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全新的理念 原来传统的课堂是老师的 舞台 老师是 舞台 上绝对的主角,不管学生是否能真的学到知识,老师总是在进行着他的 独角戏 走进传统课堂,看到的一定是这样的景象 教师站在讲台上嘶声力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缺少了青春的活力,更...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当然由于实践时间不长,和个人素质的差异,也存在以下困惑 一是教材处理上 教师学习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对课标学习把握 教材编者意图 教材深入研读不够精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