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

发布 2023-07-08 08:33:28 阅读 6346

班级 7411101

学号 200704111008

姓名蔡鹏昊。

自2023年实行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由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据权威数据统计,2005 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为 338 万, 2006 年为 413 万, 2007 年为 495 万, 2008 年为559 万,2023年为611万,每年都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今年比例更上升至32.08%。

也就是说,截止到今年7月份,待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96万,其中还不包括往年未就业或失业的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自卑、自负、焦虑等心理问题,难怪有人提出:以往的天子骄子已成“天之‘焦’子”,惶惑,不安,焦虑!

本人作为高校的一名学生工作者,在本文中就多年来工作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如何调适进行分析讨论。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自卑

自卑心理是大学毕业生求职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是由于受到暂时性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难免会遇到的面试失败的经历和工作上各种各样的打击,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使之产生自卑心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

“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如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等。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过于拘谨,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在面试时更是紧张得言行拘谨,辞不达意,从而错失良机,影响了求职择业。

1.2 自负

有自负心理的毕业生表现与自卑的学生正相反,他们往往盲目乐观和自信。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为:不能清醒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盲目追求好单位、高工资,期望值过高。

并且“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认为那样会让自己的能力掩盖在平凡当中,自命不凡。这种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对成功择业影响较大,最终会因预期就业目标未能实现而忧心忡忡,悲观失望。

1.3 焦虑

对每一个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毕业生们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成为他们困惑的难题。但如果整天想着就业的艰难,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忧心忡忡,造成精神上紧张;或者因为应聘失败,意志消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无所适从,这势必影响自己对用人单位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必然造成就业的失败。

1.4 从众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缺乏主见和能动性,从众心理较为严重。持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中往往不考虑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 人云亦云,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盲目寻求热门单位、热门职业,如将自己的就业区域定位于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将自己的就业单位定位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企业;将自己的起点固着于高薪高职,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等等。

这类毕业生往往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现状,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5 依赖

依赖心理,是指在就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这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缺乏进取精神,不能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寄希望于学校、家庭,甚至把自己的就业看作是学校、家长的“义务”。这部分学生通常自立意识不强,缺乏独立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就业以及往后的发展都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2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

2.1 客观认识自我,进行合理定位

《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术,更是现代大学生就业之道。面对择业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毕业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首先是待遇定位。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就业机会减少,大学生应认识到当前形势,做出合理的待遇定位,应先解决就业和生存,才能谈发展、谈未来。其次是地区定位。

第三是职业定位。大学生在就业时应摆脱从众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类型,有选择地去应聘,这会大大地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2.2 调整就业观,主动适应社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生,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观念就是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

2.3 多方面增强就业能力

第一, 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如今,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对大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合理的利用时间,增强实践的动力, 提升成功的机会。

许多同学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目的。其次, 职业生涯设计能提高个人竞争力。只有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 才能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提高效率并取得成效。

再次, 职业生涯规划可发掘自我潜能, 增强个人实力。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引导大学生正确清楚地认识自我, 挖掘自身潜力, 从而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所以,辅导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通过不懈的努力进行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事业的成功。

第二,不断增强就业心理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作为就业压力的承受者, 应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使自己能够自我缓解、校正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及时解决日常心理问题,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另外还应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

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通过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择业的需要,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总之,大学生一定要认清形势,正确定位,科学规划,不断完善自我, 增强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生存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走出就业心理的误区, 保持好良好的就业心理,最终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心理

豆丁精品专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 一 大学生面对就业时常见的心理问题。1.担心 害怕等恐惧心理。大学生毕业前一直生活在校园,面临毕业往往会手足无措,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 未来目标的定位 亲情与爱情的选择等方面矛盾的解决感觉力不从心时,往往会产生害怕走向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面试中遭受用人单位的拒绝 找...

大学生就业心理

大学生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已逐渐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他们不再依赖家长 学校,而是主动发现 寻找机遇,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才能和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创立新的就业岗位。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在就业前...

大学生就业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之后鼓励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大学广大的扩招。致使现在的大学生已然不是早些年那么的稀罕,能找到好的工作和好的待遇。在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社会的推动下,许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对于这种情况我做了对于以下的一些了解和研究。影响因素随着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及高校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