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一学期课题计划

发布 2023-06-22 06:40:28 阅读 8029

**小学数学低年级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在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任之一。数学《课标》明确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会受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年龄特征、问题的内容、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出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往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问的形式和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有些问题教材中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但更多的问题则隐藏其中,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的处理。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认知结构的差异,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相互提问,相互倾听中充分感知和理解怎样用语言描述问题。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给学生留出积极思维的空间,将”质疑“引入课堂。开放的课堂更多是让学生来找出问题、发表问题。

一连串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提问的能力,更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他们迫切想解决问题的欲望也越发强烈,学习积极性也越发高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面对问题的情境、语言、图画等信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了解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可利用的信息?把这些条件、信息的表象在头脑中建立起来,明确问题的现有状态和想要达到的未知目标的状态,要求学生用获得的单个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质疑问难上,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表扬等各种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质疑问难的空间,努力激发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信息尽可能多地发表出来。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解惑。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对现实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给老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应用教学模式(讲授例题、模仿例题、巩固训练)已经被打破。新课标中提出: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表现为:方法的教学不能以老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多次活动感知后的总结,是一种体验,经历一个自我感悟、自我生成的过程,并不是一种方法的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老师们也反映难教,教材难透解,所以,我认为此课题的研究价值比较大。

本课题旨在探索解决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新路,找到方便可行的方法,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目标。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主要包括:①提出问题。

根据教科书上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图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身边的生活场景(如教室里、家庭中、社会上等)里提出数学问题;联系自己的实践活动(如旅游、绿化、环保等)提出数学问题;等等。②理解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形成理解数学问题的一些策略(如提炼关键信息、列表或画图整理信息等);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估算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结果;对开放性问题(“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惟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数学问题” )能作出合理的理解;等等。

③解决问题。依据生活经验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采用画图、列表等形象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借助直觉、顿悟等直觉思维解决问题;对开放性问题能作出合理解决;等等。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主要包括:①一般策略。

生活化——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建立直接联系;数学化——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推理——通过一步或几步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或因果并进的思考方式逐步推出问题的解决;等等。②特殊策略。列表——比如:

列举符合一个条件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对照其他条件,直到选出合适的一个或多个方案;画图——比如:画线段图直接解决问题;等等。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包括:①学会倾听。

在教师讲课、同学发言等时候,认真听,能抓住讲话者的话的重点,领会讲话者的思维方式,理解讲话者的意图,并能发现讲话者的话中存在的问题。②学会观察。对教师、同学展示的实物、模型、**、实验过程等,能仔细观察,有顺序、有重点,体会被观察对象的特点、作用。

③学会表达。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对问题的看法等,语言表达时响亮、流利、有数学特色,其他方式表达也能大方、得体。④学会质疑。

能及时发现老师或同学讲的话、阐述的思维过程中与自己想法中的不同之处,对不同意的地方能大胆质疑。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主要包括:①学会评价。

从评价的对象来看,可以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来看,可以综合评价、单项评价;从评价的方式来看,可以写评语、打等第、面对面交流等。②学会反思。从反思的内容来看,可以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从反思的方式来看,可以写数学日记、作错题记录、记奇思妙想等。

2、成果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探索一条有效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途径,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规律,形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等。

四、实验周期:三年。

五、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原则。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大挑战,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在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遵循的原则有:

1、鼓励性原则。

小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问题,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教师都要对他进行适当的鼓励。对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的学生加大鼓励,对提出简单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小的鼓励并引导其能提出较难的问题。美国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教师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时,学生会朝着教师鼓励方向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负批评,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或是荒谬的或错误的,教师也不应嘲笑讽刺和压制他们。而是要恰当合理的鼓励学生,教师要支持学生的求新求异、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体验新探索。

2、循序渐进原则。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善于问到善于问“问题”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有计划分步骤的循序渐进地,利用一定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样对学生的提问技巧的训练,也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小学生从学会问到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

3、因材施教原则。

事实证明,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呈现的问题意识特点不一样,这需要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时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己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知识背景和学习特点,尽可能的使教学目标处在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其次,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学段特点分析,有针对性的培养各个学段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比如1-2年级的小学生缺乏怀疑精神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能盲目的崇拜权威、教师和教材;5-6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提问的兴趣不强,这时教师要注意加强5-6年级小学生提问的兴趣。

六、实验的措施与方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氛围,给学生勇气。

陶行知的 “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

教学中,我们应该要创设轻松、和谐、平等的教与学氛围,要充当“傻老师”,要“蹲下来看孩子”,积极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要以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和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

二)、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建立学习小组,学会合作思考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实践中面临着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怎样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解决,都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采取建立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围绕着一个问题,互相启发,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可能,可以尽其所能,发挥自己思维的创新。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教师一方面巡视并聆听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另一方面注意收集学生的讨论中不易理解的知识、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信息,以便确定讲解的切入点。

三)、提供“问题解决”空间,强调实验观察,注重学具操作。

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皮亚杰语)”。事实证明,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其中许多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来解决。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全身心地参与问题的解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材中低年级的分类、统计、比较、高年级的面积、体积、表面积公式教学等许多教材,都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四)、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教给问题解决的方法,做到有章可循。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常用方法,但要注意不能讲得过于精细,强调得过分强烈。例如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是: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准确、清楚地认识;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问题解决的计划;回顾和总结。

而常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有许多:像画图、分类、转化、类比、联想;建立模式;估计和猜测;寻找不同解法、检验等。掌握了这些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会有章可循,有路可走,相对来说也就容易了许多。

当然,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也会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环节:一要有一个问题的情境激发疑问;二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三是验证这些假设;四是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整个过程是小学生的思考不断发展的过程,即认清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设想---选定方案并解决问题---进行反思。

五)、同中求异,异中求佳,力求问题解决的多样化。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世界时儿童的未知领域,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疑问中去探索,从求异思维中去了解。儿童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比较重,最普遍的特点是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儿童这种求异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中同中求异,异中求佳,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常用“你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鼓励学生存同求异,经常让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而喝彩,激发学生具有独创的发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2019第一学期计划

本学期继续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控制学生作业总量。杜绝机械性 重复性的作业 有难度的作业,教师不仅要讲评,还要在备课中反映出学生的作业情况。继续认真辅导学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4 搞好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继续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制订教研活动计划,确保间周开展一次...

2019第一学期计划

青开八中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任课教师 刘杰任教班级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生物教育教学,特制定如下学期计划 一 学情分析。学生升入八年级,对生物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这届生源较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成绩也...

2019第一学期计划

黔西县素朴中学。2010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艺体教研组。工。作。计。划。素朴中学艺体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我校艺体教研工作蓬勃发展,培养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全面进入新课程,优质 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我校艺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各项工作有计划的开展,依据学校校历 教导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