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及备考启示

发布 2023-06-16 23:13:28 阅读 3475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受吴老师之托,就我校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与方法,向大家汇报一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整个复习过程分三轮:

第一轮全面复习(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以本为本。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与阅读赏析,辅之以作文规范写作;重点是古诗文的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重点进行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第三轮总结检测查漏补缺(5月下旬——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重点进行考前作文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一、强化基础意识,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大家可以看出,在我们的三轮复习中,都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检测,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考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是拉开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越是基础的内容,就越有区分度,越有决定意义。因此,抓好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是复习备考永恒的主题。

1、用好“二本书”。

一是《考试说明》。备考时要吃透大纲,准确把握中考方向,在开学初我们初三备课组认真研读《2023年浙江省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以往没考过的考点,今年新增的考点,比如:今年课外名著考点,重点放到了书的重要内容情节上,说实在我们一些学生有些名著都没看呢,再要去看根本来不及也不现实,所以我们九年级备课组7名老师分工协作,每人一册,进行重点内容归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每一本书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有粗略的了解。

我们对基础的复习务求系统、规范、完整地把握。

到省教研员蔡少军来解读《考试说明》后,更加深了我们对每一个考点的熟悉和理解。当老师自己吃透考纲后,就可以让学生认真研读考纲,了解题目总量,分值分布,考试范围,题目类型,深浅程度,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二是三年的语文课本。字词整体、重要文学常识和古诗文背默等基本知识要回归教材,分册、分类、分级整理,定课时、定范围稳步推进;夯实基础 ,在第一轮复习中,监控好三项过关:字词过关、古诗文课标推荐篇目背默过关、古诗文课标推荐篇目以课下注释为主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过关。

三项过关有具体的过关进度日程安排计划,重点放在后两项过关上,这两项我们在去年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就已经展开,大家都知道,去年期末考试也是市统考,考试的范围是一至五册,所以我们就把古诗背诵,古文过关认真完成。这学期开学初又对这两个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强调对于圈定的古诗文篇目内容,一定要了然于胸,熟读熟记。除课堂外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复习时采用点面相结合的方法。

逐首逐篇围绕考点要求进行知识要点梳理归纳。如我们在指导复习古诗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

一字出错,满“盘”皆输。如古文阅读部分,针对中考试题特点,考查字词和句子翻译大多数是课本的课下注释,或者是以此为主干的句子。所以要对课本的课下注释作为复习和检测的首要对象。

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课内掌握了就可以迁移到课外了。

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浅显的说理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

2、根据学情,梳理知识。

这是去年期末考试,这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和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我每次抽查两个班级105-109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算出的得分率。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有六个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得分率分别为81%83%81%,变化不大,说明识字写字大都取决于学生平时的习惯和积累。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得分率分别为72%86%85%,说明老师对这知识点的梳理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懂得了判别运用的方法。3、古诗词名句的填空的得分率分别为69%74%91%呈现一个飙升的过程,这无疑告诉我们熟记熟背认真听写是取得高分的唯一途径。

4、修改病句的得分率分别为68%78%79%,改病句一直是学生出错率很高的一道题目,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也是我们第二轮基础复习中必须加强的一个考点,必须让学生熟记几种病句的类型,多做相应的题目,注意答题的规范性。5、名著阅读的得分率为72%67%78%,他没有像其他知识一样出现递增的趋势说明我们的学生对名著熟悉程度不够,考到熟悉的就得分,不熟悉的就不得分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每一部名著一一点到,让其熟悉了解。6、综合**题的得分率分别是52%72%82%,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老师对这个知识点的指导梳理,学生懂得了从材料中筛选信息,概括能力不断增强,表述也渐趋于完整。

所以说,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强化基础的指导和训练,对提高第一板块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第三板块的古诗文阅读的成绩很有些帮助。

二、领会阅读要领,注意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和方法。

1、把握方向,掌握方法。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省卷还是杭州卷从初一到初三我们的现代文阅读的内容从没有变过,即一篇散文或**文学类作品,一篇说明性较强的非文学类作品,现在增加了有可能出现的议论性作品。但是以前考试也好平时练习也好题型很散,指向性不明确,学生老师的头脑中并没有试题的框架模式,往往是拿到题目就开始动笔,脑子里并不会想到这考查的的是作品的结构或是主题或是情感,答题的方向不明确,答题的方法自然也是五花八门了。从我们三次统计的得分率也可以看出,第一次阅读一的得分率是65%,阅读二的得分率是71%。

所以我认为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首先要指向明确,把握方向,让学生心中有题型。

怎样做到心中有题型?同样的步骤,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最好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思路清晰的说出考题的内容和范围。比如:文学类作品包括。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体会思想感情。

把握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

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

非文学类作品包括。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

对这些考点应该熟悉到什么程度?比如这次市模中第十一题“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如果说**通话还不过瘾,未来3g手机还有望实现“电视通话”。

看到这样的题目学生能够马上知道这是考非文学类作品中的第三个考点,即“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要落实每一道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了。

2、方法指导,例题印证。

我们的老师在复习指导过程中,最有效的指导当然是“授之以渔”,“渔”指的就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后,老师必须一道一道地详细指导答题的方法及具体规范。这一点蔡少军老师已经具体说明了。

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但是方法毕竟理论性比较强,在学生看来还大多是抽象的,他并未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内容,所以真正能掌握考点的答题的方法技巧还需要用例题来印证。为了减少盲目答题,我们最先的例题用《考试说明》中的例证性试题,让学生逐题弄懂领会,为了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复习的有效性,我们非常重视每一次试卷的纠错过程。比如这次市模考试的第12题,“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3g手机”,学生答题时在头脑中都有明确的指向,他考查的是非文学作品类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但是一部分学生就把第一段中的一句话“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抄下来就完事了。

殊不知这样答题是错误的,他没有把3g手机的功能特点筛选进去。于是学生在纠错过程中真正理解了考点之一说明文中“概括中心意思”的内涵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再比如:

我们的一模试卷中第七题是“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三件触动乡愁的事,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这次市模中的第7题是“请你以我为叙事角度谈谈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明白了这考查的是考点之一“分析结构”,一个是情节结构,一个是情感结构。于是教师的指导加学生的感悟,提升了迎考复习的质量。

我们还准备在这次市模后采用模拟再模仿的方法,把每一个考点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最有效的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加强作文指导,大处着想细处着笔。

所谓“大处着想”,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和选材。

一是审题要全面而仔细。作文题目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首先看到题目就要全方位审阅,明确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

不然作答就要偏离方向,甚至南辕北辙。比如:我让学生写了去年杭州中考题《被自己感动》,结果有些学生就写了妈妈为他付出了很多,用大量的篇幅写妈妈为她准备早餐,为她送雨伞,而他表现为不理解,不耐烦,最后说自己现在长大了,总算懂事了理解了母亲,于是自己被自己感动了。

其实是他妈妈感动了他,他被妈妈感动了。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偏离中心,就是因为没有仔细审题,没有仔细分析限制语“被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是审题要深刻剖析。审题时,看题目不能只看字面,要借助逻辑和事理剖析,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挖掘他的内在意义,体现它的动人之处或现实价值。比如:

我们一模的作文题《一句话儿》他根据今年春晚小品“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儿也能败事”而来,所以审题时一定要深入思考“什么话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什么让我一直难以忘记?”这样审题才能让文章深刻动人,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审题不深入,拿来就写,结果呢,用我们几个老师批改作文时很形象的说法是“涎水拉得长长的,也没有找到那句话儿”。那这样的文章肯定得分很低。

所以审题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来进行,同时要符合准确、具体的要求。审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运用它们,让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不断的去总结、积累,为己所用,这样就会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真正的好作文来。

至于怎样选材,选好材料的重要性,我想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指导写作时肯定不断强调,我在这里不再累述了。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现代文备考复习策略。基本原则。基于文体,打包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针对题型,提供路径,强化答题思路意识。对应考点,积累术语,丰富答题语言基础。答题的基本步骤。审清题意 回读原文 寻踪掠影 整合信息。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一 记叙文阅读。1.概括能力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

2023年中考英语复习及备考建议

志宏英语,传递知识,分享快乐。中考题,形式上都集中包括了听力 单选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翻译句子 词汇填空以及写作这几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简单剖析一下,供复习时参考 一 听力部分。听力部分重在考察学生听力辨音以及对内容的理解。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容易得分的板块。备考建议 熟悉常考的听...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方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备考方案。初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王娜。今年学校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三年级中考备考工作提前进行,本届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语文积累贫乏,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 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不强。针对问题所在,我备课组认真分析,集体研究,现对2015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