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发布 2023-06-05 13:11:28 阅读 5421

改革开放30年来,焦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

一、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30年,是焦作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特别是近五年,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台阶。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9.1亿元,2023年为856.

0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年均增长12.6%。2023年,焦作市提前8年实现了“十二大”提出的到2023年生产总值比2023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从2023年算起,全市生产总值登上百亿元台阶,用了16年时间,到2023年达到106.3亿元;跨上五百亿元台阶用了12年时间,2023年达到584.0亿元;据测算,到2023年底,3年时间生产总值将在五百亿元的基础上再增一倍,突破千亿元大关。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2亿元,2023年已经超过50亿达到56.

6亿元,增长44.4倍。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28.5亿元,比2023年增长59.

9倍,年均增长1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3年突破了100亿元,从此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23年突破200亿元,2023年突破300亿元,2023年突破4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2023年全社会完成投资总额491.3亿元,比2023年增长226.

3倍,年均增长20.6%,其中,2003—2023年年均增长46.8%。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6.2亿元,2023年突破200亿元,达268.7亿元,2023年,再上新台阶,达491.

3亿元。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结构比例不断优化。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30年间,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2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120.

6亿元,比2023年增长24.0倍。全市粮食亩产从2023年的553公斤,到2023年在我国北方率先实现亩产吨粮,2023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92.

8万吨,比2023年增长90.3%。其中,夏粮总产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2.

2万吨,比2023年增长82.6%。肉类总产量16.

3万吨,增长5.2倍;水产品产量1.4万吨,比2023年增长45.

5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产业链、奶业产业链、林纸产业链、怀药产业链等四大农业产业化链条,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工业保持了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焦作已由过去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新型综合型城市。2023年,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发展到3.

2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6家,超50亿元企业3家。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23年3.8亿元增加到528.

5亿元,增长59.9倍,年均增长15.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3年突破了100亿元,从此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23年突破200亿元,2023年突破300亿元,2023年突破400亿元,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目前,焦作市的工程胎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全钢载重子午胎居全国第五,电解铝产量居全国第九,汽车零部件居全省第一,氧化铝产量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氧化铝产量的20%,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皮毛生产加工基地。2023年开始,焦作市焦作万方、风神股份、鑫安科技3家企业陆续成功上市。

工业积聚区发展迅猛。2023年末,入驻市工业集聚区具备生产能力的主要企业约50家,在建项目33个,产业主要以化工、铝工业、生物制药、建材和汽车零部件为主,初步形成了风神轮胎二期工程为主导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以佰利联化工为中心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及多氟多工业园区、生物制药产业园区、以万方铝业为中心的铝工业产业园区等。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2023年,焦作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24.8亿元,比2023年的1.

7亿元,增长35.7倍。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旅游空白市发展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山水品牌叫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2023年焦作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2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3.3亿元,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

4亿元,比2023年的3.2亿元,增长55.1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23年的35.0:

46.0:19.

0调整为2023年的27.1:45.

2:27.8,到2023年进一步优化为8.

0:65.7:

26.3。三次产业结构在2023年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二一三结构变化为二三一结构。

2023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528.5亿元,比2023年增长59.9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23年的41.

6%上升到2023年的61.7%,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23年到202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由61.98万千瓦增加到 353.

32万千瓦,增长4.7倍;大中型拖拉机由3159台增加到8043台,增长1.5倍;小型拖拉机由5466台增加到58674台,增长9.

7倍;联合收割机由46台增加到 4308台,增长92.7倍;农用运输车从无到有,发展到 17.7万辆。

全市机电井数量由2023年的2.9万眼增加到2023年的4.3万眼,增长48.

8%。有效灌溉面积由153.07千公顷增加到161.

19千公顷。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逐步走上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的道路。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经过30年深入探索和不断努力,焦作市新增公路里程5889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7103公里,公路密度达174.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2023年至2023年10年间,焦郑、焦晋、焦温、济焦、济洛高速焦作段、焦修高速公路相继通车,使焦作市从境内没有一条高速发展到拥有6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9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形成了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的无缝对接;2023年焦作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建成了南河渡黄河大桥,并由没有一座永久性桥梁,发展到现在已拥有各类桥梁857座。2023年,焦作市旅客周转量17.2亿人公里,比2023年增长33.

3倍;货物周转量44.4亿吨公里,比2023年增长36.7倍。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202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到 37.1亿元,比2023年增长1136.

1倍。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近年来,焦作市根据“依托老城、开发新区,环形扩张,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改造拓宽了东环路、西环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干道,全面加强了焦南组团、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区主要道路已经建成,城市发展空间明显打开,2023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比2023年增加26平方公里。国家重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穿境而过,焦作利用天然气管网已经建成,全市能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焦作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这一工程完成后,将形成一泓清波穿城而过,两列绿荫翘首蓝天的新景象。

四、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30年来,全市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空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由2023年的0.

07亿美元发展到12.3亿美元,增长186.6倍。

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全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0.63亿美元和2.

99亿美元,两类产品的出口,已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7.5%。2023年底,全市已与1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关系,遍布世界六大洲。

利用外资规模日益扩大。2023年,焦作市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联合国组织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昊华集团、湖北广济药业、厦工股份、深圳健康元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焦作,有力地推动了焦作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继麦当劳、肯德基、丹尼斯、苏宁电器等国内外500强流通企业进驻焦作市之后,国际商业旗舰——家乐福也成功落户焦作。202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由2023年的54万美元增加到15884万美元,增长293.1倍。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富民政策的支持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2023年首度突破千元大关后,2023年再度突破万元大关,达11488元,比2023年的392元增长28.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年达到5326元,比2023年的96元增长54.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23年为321.

3亿元比2023年的0.9亿元增长355.4倍。

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23年的47.6%下降到2023年的3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23年的43.

8%下降到2023年的32.6%。表明居民的消费行为正从追求温饱向追求物质文化转变,消费重心向住、行和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转移,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化教育、旅游等现代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居民生活水平正朝着更加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快速迈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成就辉煌。2023年,全市各类学校有979家,其中普通高校3所,全市在校学生总数为80.5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工数达4.

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23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全面实施,850万元惠及7万贫困学生,保障了全民受教育权利的顺利推行。202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2023年又授予河南理工大学教授评审权,有权评审矿业工程、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和力学等六个学科的教授,使焦作市的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科技事业强力推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焦作市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南省唯一的“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截止2023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高新技术产品210项。

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全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规模以上企业达110家。2023年,全市申报专利635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河南理工大学完成的“近地超轻型小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一等奖,这是近五年来焦作市再次获得省一等奖。

文化事业成果丰硕。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文化事业硕果累累。焦作市创作的剧本《为奴隶的母亲》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创新奖”,《找爸爸的小男孩》荣获“曹禺文学奖·小品小戏奖”三等奖,《霸王别姬》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金奖、“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作品奖”。

焦作市担当总编剧的《快乐星球》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豫剧《常香玉》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沁阳市、孟州市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市东方红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解放的电建社区、山阳的龙源湖社区和中站的梅苑社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称号。焦作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上级别文物6千多件。

拥有4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3年,文化部向全社会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焦作市有5项名列其中。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近几年,焦作市承办国际男篮邀请赛4次,全国性比赛7次,省级比赛9次,举办市级比赛153次。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2023年年会改为交流大赛),每月一次的u-17国际乒乓球比赛已连续举办了6年,**电视台直播,扩大了焦作对外影响。

2023年焦作市荣获"全国篮球城市"称号。近几年,焦作籍运动员共夺得省级冠军465个,全国冠军20个,亚洲冠军1个,奥运会冠军2个。陈中连续两届荣获奥运会跆拳道冠军,王朔、贺璐敏分别在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跆拳道比赛夺冠,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焦作“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卫生机构和队伍已具规模。截至2023年,共有卫生机构608个。

其中医院、卫生院15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1.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

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5万人,注册**0.4万人。

农村乡(镇)卫生院85个,床位0.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29.78万人,参合率达到95.9%。

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焦作市将再扬改革开放的风帆,再创发展繁荣的新辉煌。

改革开放30年来衣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衣着上的变化。11级环艺1班高阳 20111107127 从1978至今,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年代。在这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变化最为显著之一的就是衣着了。衣着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活色生香的衣服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从一个贫瘠的小村庄一步步走向一个富强 日益繁荣的城市!我觉得我家乡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概括 一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买粮靠粮票,买肉靠肉票。穿的是 新三年,旧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 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 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

改革开放30年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促进高校科学发展上水平,我国高校内部机构设置及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