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2019 中考

发布 2023-06-03 10:45:28 阅读 9296

阅读指导。

一、记叙文阅读

第一遍阅读文章,圈画出人物性格特征、人物心理、作者感受、文章议论抒情句,便于做题。

一)整体感知。

1、根据题干及已知,将相应的段落分层,找出未知对应点;

2、整合最核心的事件、细节(抓核心动词);(基本句式:谁做了什么)

3、事件要点写全,根据已知句型判断答案细节;

5、尽量用文中表心理活动的词;

6、心理、感受、情感要基于重点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进行提炼概括。

二)语段(句)的作用。

a包括①题目作用;②词语作用;③句子作用;④段落作用;⑤文章某部分内容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 ⑴概括段意(写了什么 ) 体现对象特征 ⑶包含情感。

结构上的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与上下文形成对比/衬托;(烘托了某人……心情;揭示了人物……心理;同……形成对比,突出了……精神/性格;从侧面烘托……;正面烘托……

与上下文照应/呼应;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

照应题目;多处照应,形成文章的叙事线索等。

7)点明主题或表明人物心理、情感。(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性格;表达了某人的……情感)

段落本身特点⑴侧面描写;⑵环境描写;⑶插叙;⑷补叙等。

b当所选语段为环境描写时:

先概括写了---内容,再扣住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处境、环境等,暗示了……,突出了某事的……2、渲染了……的气氛 3、衬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5、表达了人物……感情。

提示:一定看环境描写(语段)有几层意思,从每一层意思同上下文的内容、句子或文章的中心、主要事件之间的关系这几个角度来思考。

三)**词语使用的原因和指代的内容。

原则:一般由“事件+心理、精神、情感、道理”两部分构成。

思路:词语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上下文,写出相关事件、细节、物件等。

词语使用为什么?——写出其所反映的人物心理、精神、情感、道理、人生态度等。

四)赏析题。

a、人物赏析。

1、抓住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心理、行动等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场面、环境、他人他物的侧面衬托)(用了……描写,写了人物……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细致解读(用了……词语,写出了人物……)

3、表现了人物……心理/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人物……感情。

b、景物赏析。

1、抓住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抓修辞。

3、抓手法:对比、反衬,联想、想象,动态、静态,感官特征等。

表述:用了……词语(手法),写了……景物,表现了景物……特征,表达了作者……感情)

4、写景物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扣环境描写作用)

c、词语表现力赏析。

抓住词语写了什么内容(概括相关事件)+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情感)

五)如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7分)

答案构成:判断手法+概括事件+人物性格。

1、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

用了……词句,表现了某人……精神性格;

写了……(事件),表现了某人的……(精神性格);

2、 运用细节描写。

写了……细节,表现了某人的……(精神性格)等等。

3、抓典型事件。

通过详细记述了……事件,描写了某人……(话语、动作等),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精神性格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正侧面描写结合。

作者先写……内容,从侧面表现人的……精神品格;再正面写……内容,通过对他……的外貌、举动、话语等描写,表现了他……个性特征。

正侧面相结合,从而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5、还有烘托、衬托、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等手法

六)概括人物形象(特点)(7分)

概括事件(谁做什么)+事件中的人生性格特征。

七)1、人物对作者的影响?

概括与人物相关的事件+人物性格+作者的感受(议论抒情句)/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敬佩、怀念等)

2、文章叙述的人物或事件对作者的影响?

概括事件(人物性格)+作者的感受(议论抒情句)

某事(某人),让作者产生了……心理、行动的变化(对人生世事的看法发生的改变)

3、作者对事件(事物)的认识与思考?

概括事件+作者的情感、态度、思考。

八)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句子或关键词语的含义(作用)。

思考: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怎么样表现了什么。

1)找到句子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2)概括文章相关事件,或结合人物心理,扩展关键词,写出其表层含义是什么。

3)结合议论抒情句,和事件的精神(情感、道理)扩展关键词,写出其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体现的人物性格,作者情感(态度、生活哲理、社会现状的思考等)

二、说明文阅读。

一)全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步骤:1、将相应段落分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

2、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3、常用概括性词语:作用、功能、原理、方法、应用、背景、前景、原因、由来。

答案构成: 涉及对象+说明内容(用到说明方法的,把方法指出来)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二)某段的说明层次。

化段为句,概括每句意思。

划分句间层次,圈画每层的关键词句。

根据字数要求,整合关键词,概括层意。

三)第一段(几段)作用。

1、概括段落内容(化段为句,分层概括)

2、内容作用(说明了什么?如**的重要性、作用、意义等)

3、结合作用(与下文关系,如引出下文对………的说明。)

表述:用……说明了……(突出了……对象的……特征),从而引出下文……的说明。

用故事等开头,增强了文明的趣味性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题目的作用:1、分析语言或说明方法

2、说明作用:吸引读者、引起思考

引出全文内容等。

四)词句推敲。

a词(句)能不能删?

1、 判断能或不能。

2、 词(句)说明了什么内容。

3、 起……作用(限定范围,强调突出什么,与照应上下文,引出下文……内容等)

4、 有指代词的,如“这”“那”“这些”“此”,删掉则指代对象不明(少主语)

5、 这删掉与文章意思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表态+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b词(句)能不能换不换?

1、 与上文关系,与下文关系(对应、照应)

2、 两个分句间关系:递进,突出前(后)者,按逻辑顺序。

c“××词好在**?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五) 材料链接。

印证类:找出材料与文章对应点即可。aabbcc,答案abc

补充类:材料有文章没有,补写出来。文章abc,材料bce,答案:e

应用类:用事物原理解释材料现象,用事物特征解释材料现象。答案aabbcc

1、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符合题干的关键词圈画(说明对象+内容)

2、代入文章相应段落,找准对应点。

3、将文中的关键词句,与材料中的关键词一一对应解释。

六)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举……例,意在说明(寻找上文信息,看文段/句主要说明什么;在本例中抓关键词,自行概括,或扣xx的重要性、严重性、作用、危害、效果等)

2019中考英语阅读

2011中考英语阅读 抢分 倒计时。新浪博客 2011 05 30 11 22 29 标签 阅读中考 小学精华资讯免费订阅。试题分析 英语阅读 完形填空及写作是薄弱环节。姜胜国分析,综观近三年英语学科的中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 试卷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要求 体现了 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

沈阳2019中考阅读

落红。曾绍炉。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 红枝 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

2019中考名著阅读

参 一 1.魔王 2.沙僧 3.高老庄 4.孙悟空 5.狂妄自大 叛逆。二 三 2.美猴王 示例 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 美猴王 弼马温 示例 孙悟空从龙宫得了金箍棒,到幽冥界的生死簿上除了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