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应该这样教学生读懂文本。
一、读文方法。
世上文章何止千万,阅读方法也是不胜枚举,但真正关乎阅读能力的培养锻炼,却终非一日之功,也很难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大概原因在于天下文章自古都是不拘一格,变化无穷。有人通过文体的划分,主张分类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来锻炼提高,有人通过能力点划分,主张通过不同能力点的分解训练来锻炼提高,有人通过文章自身技法划分,主张通过解读文章不同写作技法的方式来锻炼提高,更有通过主题分类的阅读,比较阅读……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但所有的努力都必须建立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之上,那就是我们真实地阅读了文章,然后才谈得上提高。
在日常搜集信息式的快速阅读中,在闲暇时的浅阅读中,尤其是在考试的特定环境下的测试阅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读懂一篇文章的这个最基本的方法。
因此,在下面的训练之前,特提出几条最基本的阅读建议。达到这些建议的要求,乃是阅读的基础之基础。
1、从头到尾读。这是从读文方式和阅读习惯上的建议。
2、读懂每一段。这是从阅读要求和思维训练上的建议。
3、理解段落间关联。这是从整体把握上读文的关键。
4、从关联中理解主旨。这是从阅读基础目标上所提的要求。
完成以上读文基础,只是达到理解文章的层面,而要在考场阅读中真正达到快速读文,准确把握,顺利答题,还应该掌握一些重要的读文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字是文章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从语言文字的形式入手,把握每一篇文章各不相同的写作特色,相当于找到了阅读这篇文章的“金钥匙”。文章不同,金钥匙也不相同。
正如写作形式虽然千篇万化,但是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内容、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找到读懂每一篇文章的金钥匙是阅读答题的关键所在。钥匙可以有多种设计,原理却大同小异。
下面提供的也正是从写作形式的基本原理出发,从而找到读文具体方法的一些建议。希望藉此帮助同学们快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1、带着标题进入文本。
文章的标题拟制常常有一个规律:必须覆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它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必须反映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主旨文意。至少也必须与主旨文意紧密相关联。
因此,把握文章的标题,常常可以依此把握文章主要信息和大致文脉。
标题往往言简意赅,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暗示行文线索,或者表明写作对象、提示写作方法,或者引发读者兴趣、制造阅读悬念,或者关联主要情节、透露情感主旨。
要把握文章标题的内涵,首先要重点理解构成标题的词语,要注意分清词语的字面含义与深层含义,找准突破口,从而把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其次要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个好标题与文章的内容总是紧密相关的,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就理解了标题的内涵。
对于标题贯穿全文始终的文章来说,在阅读时如果带着文章的标题进入文本,在阅读文本每一段落及细节时,都能关联到文章标题来思考,可以达到快速整体把握文本的目的。
2、寻找文本的逻辑线。
写文章或讲叙故事,或抒发情感,或阐明道理,写作者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逻辑线。这一逻辑线也即作者的基本写作思路。而表现在文章形式上,常常是文章的线索、重要的带有标志意义的句子、段落等。
通过辨识文章的主题句、概括段落提要,可以找出隐含在文章中的主旨。这样的句子常常有特定的位置,在段首或段末,或在过渡处,或在文章结尾。应该通过概括快速找到文章写作材料与主旨的关系,尤其可以通过某些细节来理解其微言大义,常常可以达到准确领会文本的目的。
要高度重视段落在表情达意时的功能。一切文本阅读应从段落阅读开始。
找到文章线索,就找到了文章布局谋篇的核心;在纷繁复杂的文章内容情节或众多的形象中找到最关键的一个,就找到了文章主旨所在;找到了主旨句或主旨段,也就找到了提纲挈领理解文意的关键。种种方法不一而足,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有这样一种穷究和直达文本核心的意识。
3、理清文本的结构。
文章都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路线和途径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围绕中心点(即作者的要表达的主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因此,如果我们着力于**作者的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理解文本。而行文思路的具体表现就是文章的结构。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文本结构。
分析行文思路,也就是在分析文章结构,也就可以达到理清文章脉络的效果。
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更要把握文章的内涵。要整体阅读,增加答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然后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要善于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4、关注文本细节及表达技巧。
阅读的主要目标是理解,鉴赏也是目标之一。通过鉴赏可以领略文章表达上的精妙之处,使阅读不仅仅只停留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还可以深入到表达层面。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目的是鉴赏文章写作形式。
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中,之所以把文本的写作形式中的细节、文本的写作技法独立出来进行鉴赏,其目的只有一个——这样可以达到快速理解内容的目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走进鉴赏的层面(实际上文本鉴赏既包括内容的鉴赏,也包括写作形式的鉴赏)。
对于记叙性文章,把握各要素和文体知识虽是必要的,但关注文本的细节内容,精彩语句,情感变化、文本的暗示、照应、伏笔、悬念等技巧,是快速、准确、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方式之一。大体上来说,文本的细节和表达技巧分为以下几个大类:修辞手法类、表现手法类(对比、烘托、反衬、渲染等等)、叙述方式类、表达方式类、行文段落类(不同句段的作用,如过渡、点明中心,伏笔、卒章显示志等等)、人称运用类、词语运用类……必须熟悉了解相关知识。
5、摸索作者的情感倾向。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了解背景可以顺利体察作者情感倾向,发挥联想与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
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因此,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如虚实相生的手法,长短错落的句式,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不温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基于以上目的,下面设计了一组阅读训练示例,示例的编排如下:
1、读出路线图。
用旁批加尾批的形式,着眼于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基本写作思路,提示读懂每一篇文章的“路线图”。通过读出路线图,回顾、整体把握全文脉络,进而理解主旨,赏析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这是本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
2、读出金钥匙。
依据上述读文方法,提供通过分析每一篇文章基本写作形式,快捷深入文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适合于考场阅读的特定环境下运用,达到快速读懂文章,答对考题的目标。
3、读后检测。
文后提供了一些检测阅读效果,启发思考的题目,其中有些题目较难,通过上述提示,利用它们来检测阅读效果,如果完成这些题目有困难,可以适时回顾前面各步骤。
二、读文示例。
建议分三栏排版,左边为蓝色字体(读文方法指导),中间为原文,右边为红色字体(读文内容指导),需对齐相应段落。或者不分栏,用不同字体字号显示出来。)
1.习惯于失去。
周国平。出门时发现,搁在楼道里的那辆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两年之中,这已是第三辆。我一面为世风摇头,一面又感到内心比前两次失窃时要平静得多。
莫非是习惯了?
自行车被盗,生活中一件小事,也是本文写作的缘起。两年三辆的失窃频率不可谓不高,世风日下的感叹也属自然,两个“一面”表达自己微妙的心情。设问单独成段引人思考。】
首次点出标题中“习惯”二字,“平静”是习惯的一种表现。】
也许是。近年来,我的生活中接连遭到惨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丢辆把自行车真是不足挂齿。生活的劫难似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
由生活小事推广到人生的失去,典型的哲人式思维习惯,也是感悟人生的常见方式。】
观点1: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照应文章标题。由故事引出观点是常见写法,但这一观点是否全文中心论点,还得看后文。】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
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本段再提出一个观点:人的天性习惯于得到而非失去。“天性”一说有何理由?
注意本段的论证层次,一是“呱呱坠地”,二是“长大以后”。前者又分为“从父母处得到”、“从社会得到”。后者罗列有三,但“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与“金钱、财产……”有重复之处,应为文章瑕疵。
此段理解难点在于:“自然的倾向”指的是什么?时机、命运?
如此可见作者认为事业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努力。】
观点2: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从人类天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是为了证明“人必须习惯失去”的必要性。因此观点2从属于观点1。】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
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
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
2005 2012年南宁市中考名著阅读荟萃。4 水浒 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群雄聚义梁山,原因各有不同,请从林冲 武松两人中任选一人概括说明其上梁山的主要原因。3分 2007年南宁市中考 我选择的人物是他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4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009年南宁市中考 a 孙...
2023年中考阅读《母亲》
母亲。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但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买粮 煤 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我还经常去...
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
知识导学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 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 解题思路并无多大的不同。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具体方法剖析如下 一 整体感悟。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所以,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 文章是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