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发布 2023-06-03 02:00:28 阅读 7081

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因素分析。

1.1 事故类型。

1.1.1食物中毒的特征:

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食物中毒有其独特的表现,这些表现一般通过流行病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得到证实,主要有:

1)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其他症状可能有发热、头晕、痉挛、昏迷等。

3)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这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发病趋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病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

1.1.2食物中毒的分类。

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有毒有害物质我们称之为病原。

体或治**素。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性质,常将食物中毒分为四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约占全部食物中毒的60%-70%,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受到细菌污染,使食物含有大量治病的活细菌,而导致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有:

1)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最多。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体预防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2)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如茶饭、糯米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

3)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儿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急性肠胃炎症较严重,但此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较低,愈后良好。

化学性食物中毒:

1)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指一些有毒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污染食物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主要有:

1)发病快。潜伏期较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

2)中毒程度严重。病程比细菌性毒素中毒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3)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品无特异性,多为误食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引起,其偶然性较大。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些动物和植物,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往往由于其形态与无毒的品种类似,是混淆而误食;或食用方法不当,形成有毒物质,食用后引起中毒。可细分为有毒动物中毒和有毒植物中毒,其特征主要有:

1)季节性和地区性较明显。这与有毒动物和植物的分布、生长成熟、采摘捕捉、饮食习惯等有关。

2)散在性发生,偶然性大。

3)潜伏期较短,大多在数10分钟至10多小时,少数也有超过1天的。

4)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但与有毒动物和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主要是因为食物在生长、收割、运输、储藏、加工、销售过程中,被产毒霉菌污染并在食物中产生大量霉素而引起。

1.2 危害因素分析。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见综合应急预案)

3 预防与预警。

见综合应急预案)

4 信息报告程序。

见综合应急预案)

5 应急处置。

5.1 响应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令第493号)的规定,结合中建股份总公司及局有关规定,将食物中毒事故响应分为局级、公司或经理部级、项目级响应,具体划分见综合应急预案第2.1节。

在内部分级响应时,还应报告当地**应急救援消防机构。

5.2 响应程序。

1)若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局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及局安全生产管理部人员将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公司应急小组开展工作(公司人员中,至少生产副总经理和安全总监必须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

2)若发生一般事故,局安全生产管理部人员将立即奔赴现场,协助公司应急小组开展工作(公司人员中,至少生产副总经理和安全总监必须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发生事故的项目经理部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

5.3 处置措施。

5.3.1 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

1)食品原料、辅料必须到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并向货方索取售货票据,大宗食品索取合格检验报告。

2)坚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定点采购,蔬菜、水果等应相对固定采购地点。

3)定型包装食品的标识必须清楚,严禁采购“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产品。

4)严禁采购过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异常的仪器及辅料。

5)采购原料食品,要保证新鲜卫生;不得购买未经有关部门检验的肉类,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及有异味、腐烂、发霉、生虫的原料;各种食品、调料等符合卫生要求,防止过期变质;存放食品、原料要做到离地、离墙,干湿物品不得同室存放。

6)食品要做到生熟分开,以确保食品味美纯正。

7)操作时要分台、分池操作,以免交叉污染;蔬菜类要按一捡、二洗、三切、四浸泡的顺序操作。

8)处理过的原料应及时加工烹调,烹调时要煮熟、煮透,以保证食用安全,以防止中毒。

9)加工好的熟食品要妥善保管,如存放时间超过1小时,要重新回炉加热处理后才能食用。

10)生、熟食品要分冰箱存放,以防熟制食品受到污染。

11)厨房工作人员上班时要全面检查水、电、煤气、炉具、消毒柜、冰箱等设备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预防发生安全事故。

12)从事炊事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凡患传染病或未愈之前,不得从事炊事工作。

13)一切食具、炊具必须进行严格清洗清毒,未经消毒的器具不得使用。

14)食堂要保持整洁、美观,废物由加盖的垃圾桶盛装,消灭蝇、鼠、蟑螂等传染媒介,建立必要的卫生设施和食品卫生防护设备。

15)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认识有毒动物、植物,以防误食中毒。

养成卫生习惯,不可随意摄食。

不用锌、铜、铁、锑等器具烧煮或贮存酸性等食物,避免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

5.3.2 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措施。

1)事故出现立即向当地急救中心呼救。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2)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弓及咽后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

3)对可疑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4)对于催吐无效或神态不清者可让其喝牛奶或蛋清等润滑剂来洗胃,结合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5)用硫酸镁15~3g加水200ml来给中毒者导泻。

5.3.3 中毒人员救治。

催吐。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至2小时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

如果无效,克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新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食物,则可使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导泻。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超过2至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

体制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

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罐服。救援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5.3.4 食物中毒的注意事项。

1)如果患者昏迷则需侧躺送医院救治,以免自然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管里面。

2)不可作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免将毒物吸入施救者体内造成中毒。

3)误食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类)或昏迷者,或抽筋者或孕妇中毒不可进行催吐。

4)重症中毒者要禁食8-12小时,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在吃些米汤、等易消化食物。

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以上应急器材、物资、设备由施工现场项目部统一管理,做好维护、保养和更新,保证状态良好。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4 当事人被送入医院接受抢救后,应急指挥部派人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汇报工作。5 医疗救护组和项目现场安全员应对中毒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和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集团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五应急物资。常备药品 消毒用品 急救物品 绷...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一 预防措施 1 搞好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堂卫生,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肉或其他变质肉类。醉虾 腌蟹等最好不吃。2 冷藏食品应保质 保鲜,动物食品食前应彻底加热煮透,隔餐剩莱食前也应充分加热。3 烹调时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4 禁止食用毒蕈 河豚等有毒动植物。5 炊事员有沙门菌感染或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待...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 危险源及事故风险分析。随着近几年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保障饮食安全日益成为任何一个集体单位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本工程分别在项目部和职工生活区设置集体食堂,为防止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主要应保证食品原料的卫生以及食堂管理严格规范。同时也应防止个别人员外出就餐发生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