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答案

发布 2023-05-19 11:26:28 阅读 6306

古代汉语(2)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一、论述题。

1、词义引申的途径是什么? 详细论述并举例说明。

(1)、延展引申:

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

如:临,从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

2)、比喻引申:

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而固化出新义的一种词义引申方式。

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此道论述20分,每条理论部分4分,每个例子1.5分)

2、、写出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形式。

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以分几个方面? 分别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

1)、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2)、词义缩小:

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

如:臭,本指所有的气味,包括好闻的,难闻的,香气,秽气。后来词义范围缩小到专指秽气。

3)、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新义和原义之间,彼此没有类书关系,他们是靠现实中的某种关联——修辞上的关联,语法上的关联,某种事实上的关联,甚至某种偶然的关联——联结在一起的,这种由事物的关联发展出的词义,叫做词义转移。

如:领,上古汉语指脖子,后来因为脖子和衣领的部位相关,于是把衣服围绕脖子的部位也叫领,这是部位相关引起的转移。

此道论述20分,每条理论部分4分,每个例子1.5分)

4、写出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格式。

五言律诗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5、本义指什么?怎样推求词的本义?论述并举例说明。

(1)本义:这里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2)分析汉字的字形来推求本义:

1)根据古文字字形来推求本义:

古文字是一种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有密切联系,所以从分析古文字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是一种较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如:叔:《说文》:“叔,拾也。从又尗声。”本义是拾取。

2)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辨别本义:

形声字的声符表示该字的声音,意符表示该字本意所属的范畴。分析形声字的意符有助于辨别本义。

如:贱。“贱”字的形符是“贝”,凡意符是“贝”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由此可知的“贱” 的几个义项(“价钱低”、“地位卑下”、“轻视”)中“价钱低”是本义。

3)从词的多义中进行分析归纳来推求本义:

因为一个词的内部的各意义是互相关联的,词义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先后产生的意义之间通常存在着某种“相似点”或其他方面的联系,只要我们抓住词义的相互联结的纽带,就可以推出它的本义。如:集:

有鸟落树上、聚集、聚会、 成就、诗文的汇集等在义项中,可以推知 (1)群鸟落在树上是本义,其它词义都与此义项有关。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3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4分,每个例子2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

6、写出七言律诗两种基本平仄格律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分别在五言律诗每句的前面加平平或仄仄形成的。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轨,以首句入韵的两种格式为基本格式。

七言律诗的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阅读题。

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文中义。

北: 败北初:当初塞: 抵补

首: 头再:第二次是:这具:具有

每词2分,共14分,词义相近即可)

2.找出文中的判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3分)

三次败逃,因为要奉养母亲,这是尽为人子的责任(3分)

3.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交往的朋友都责备他(卞庄子),国君也羞辱他。

现在母亲故去了,请求让我对国家尽自己的责任,从而让我的灵魂有个归宿。

二.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

倚: 靠余: 多余呵: 怒责

去:离开溺:排泄小便诛: 惩罚

每词2分,共12分)

2. 指出划直线部分是两个词还是一个双音词,并解释意义。

于是: 两个词, (2分) 在这里 (2分):

虽然:两个词, (2分)虽然这样 (2分)

3.将划虚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过刑的人怎么竟敢向尊长要酒喝 (5分)

刖跪就把水泼在廊门的檐沟下(5分)

三.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14分)

屦:麻鞋缟:白绢徙:迁移。

履:踩踏,穿跣:光脚冠:戴帽子益:更。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6分)

被,通“披” 覆盖

3.将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有人对他说:“你一定会受穷的。”

用你所擅长的专长,游历到不用它的国度,想使自己不受穷,怎么能做到呢?”

三、将下面古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标点: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

“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

翻译:以前郑武公想攻打胡国,故意先把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是他心里欢乐,问大臣们:“我想动兵,可以攻打哪个国家?

”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

"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2. 标点: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客曰: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乃辍城薛。

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

翻译: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

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

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

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

“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

”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

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

“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3. 标点:

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

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

标点15分,每错2个标点扣1分)

翻译:张丑为人质的事到了燕国,燕王要杀死他。张丑逃跑了,快要逃出边境时,边境上的官吏抓到他。

张丑说:“燕王所以要杀我,是因为有人说我有宝珠,燕王想得到它,但是现在我已经丢了宝珠,可燕王不相信我。今天您准备把我送到燕王那里,我就会说您抢了我的宝珠并吞进了肚子,燕王一定会杀了您,剖开您的肚子和肠子。

想要得到君王的赏识,也不该用财物取悦于他。我如果被腰斩而死,您的肠子也会一寸寸地被截断。”边境上的官吏很害怕,就赦免了张丑。

练习题二。一、论述题。

1. 同义词的产生的途径有哪些?论述并举例说明。

1)、由方言形成的同义词:如:黔首原是秦方言,到战国末期始进入全民语言,同“黎民”、“百姓”构成同义词。

古代汉语2答案

一 l c 2 b 3 b 4 c 5 d 6 c 7 b 8 c 9 d lo b 二 l ac 2 ade 3 cd 4 acd 5 cde 6 bce 7 cde 8 acd 9 bd 10 ace 三 l 则 2 歸 3 引申义 4 辛劳 或辛苦 5 经 6 孔颖达 7 委婉 8 平平平厌仄...

古代汉语 2 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 2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 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义。1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表示对象。2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介词,表示行为对象。3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介词,表示被动。4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变成。5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助动词,表示被动。6 父母宗族皆为...

古代汉语 2 A卷答案

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2009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古代汉语 2 试题 a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填空 20分 分。释词 通句 疏释全章大义 评说。分。论辩类 奏疏类 箴攒类。分。曹丕 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分 句数的规定 押韵的要求 平仄的格式 对仗的规定。分。4。分。颔联 颈联要对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