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写出“平水韵”的平声韵韵目。
上平声: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
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
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二、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疏---唐代出现的一种给古书作注解的新的注解方法,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正义”。
2、衍文---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3、并提---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让相同的成分并列在一起,也叫“合叙”、“合说”。
4、借对---借对:近体诗特有的一种对仗,指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来构成对仗。一个字有甲、乙、丙等多种意义,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字相对。
5、句读---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每题1分,共15分)
1、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2:疾:讨厌。
3:美: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美好。
4、全:使……完整。
5、轻: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轻。
6、丈夫:男人。
7、美:赞美,动词。
8、中国:中原地区。
9、劝:鼓励。
10、来:使……来。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20分)
1、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人家不用我了。
2、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又因为什么原故而废弃呢?
3、大月氏已3、将帅控制不住自己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4、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6、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又叫他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7、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
8、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9、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代有车马可乘,所以人们看重官职。
10、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五、将下列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10分,共20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宋荣子就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
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游行,轻妙极了。
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要依靠风。
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2、那么孔子把尧看作圣人又该怎么说呢!圣人能清楚地了解一切,处在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没有**的事情发生。如果耕地打渔不发生争执,陶器质量不粗劣,舜又**用得着用德行去教化他们呢?
当舜挽救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就说明尧有过错。认为舜很贤,便排除了尧能清楚地了解一切;认为尧是圣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进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两方面同时成立。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称赞他的盾说道:
“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
”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
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现在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这就象楚人对矛、盾的说法一样。
六、问答题(25分)
1、答: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主要有三种: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是老人和小孩的特征,借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2)用泛称代特称
例: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原本包括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但在战国时候,“晋国”成为特称,专指魏国。)
3)用特称代泛称
例: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阳侯”本是古传说中的水神,此处代称波浪。)
2、答:大字体的是正文,小字体的是注解。正文之下或后面,前面没有笺云的注是毛传,如:
“惠,爱,行道也。”笺云之后的注是郑笺,如:性仁爱而又好我者,与我相携持,同道而去,疾时政也。
”圆圈之后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一书所收汉魏以来各家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如:“好,呼报反 。”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疏”。
疏的体例一般都是先举出所疏**或注文开头和结尾的两三个字,用圆圈隔开,然后再疏解。如:“‘北风至只且’”就是指对**从“北风其凉雨雪共雱”到“其虚其邪既亟只且”的疏解。
疏的内容一般都很长。
古代汉语 2 A卷答案
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2009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古代汉语 2 试题 a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填空 20分 分。释词 通句 疏释全章大义 评说。分。论辩类 奏疏类 箴攒类。分。曹丕 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分 句数的规定 押韵的要求 平仄的格式 对仗的规定。分。4。分。颔联 颈联要对仗 ...
古代汉语作业答案
衷 形声。从衣。中声。本义 贴身的内衣。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 断绝,切断。居 象形。金文字形,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说文 是 踞 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 蹲着。在古字族里,古字都是声符兼义符。若考形声则写 从尸从古,古声。我觉得是这么写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
古代汉语2答案
一 l c 2 b 3 b 4 c 5 d 6 c 7 b 8 c 9 d lo b 二 l ac 2 ade 3 cd 4 acd 5 cde 6 bce 7 cde 8 acd 9 bd 10 ace 三 l 则 2 歸 3 引申义 4 辛劳 或辛苦 5 经 6 孔颖达 7 委婉 8 平平平厌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