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303王旭作业

发布 2023-05-16 15:25:28 阅读 3976

1. 一维稳态河流,初始断面污染物浓度c0=50mg/l,纵向弥散系数dx=2.1m2/s,衰减系数k=0.

15d-1,断面平均流速ux=0.3m/s。分别在以下不同情况下,求下游800m处的污染物浓度,并讨论各情况下计算结果的异同:

1) 一般解析解; (2) 忽略弥散作用时的解;(3) 忽略推流作用时的解; (4) 忽略衰减作用时的解。

解答:典型的一维稳态模型是一个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1)给定初始条件:x=0时,一维模型稳态解为:

带入已知条件c0=50mg/l,dx=2.1m2/s,k=0.15d-1,ux=0.3m/s,x=800m。

得到c=49.76906 mg/l。

2)忽略弥散作用,即,此时。

解得,c=49.76905 mg/l。

3)忽略推留作用,即,此时。

代入数值,解得,c=24.15835 mg/l。

4)忽略衰减作用,即k=0,此时,解得,c=50.00000mg/l。

讨论分析:从四个数值上来看,1和2的结果几乎一样,说明弥散作用并不明显; 1和3的结果差了很多,且3比1小了很多,说明没有推流作用,污染物很难到达下游;1和4的结果差不多,说明在没有衰减作用下,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情况不是很大。且4比1稍微大了一点,说明没有衰减作用,污染物会因为弥散作用在起始处有一定的积累,导致浓度稍微高于起始浓度。

2. 在一维流动的渠道中瞬时排放10000g守恒示踪剂。已知渠道平均流速ux=1m/s,纵向弥散系数dx=1.

5m2/s,渠道宽20m,水深2m。计算示踪剂投入点下游600m处,t1=5min和t2=10min时的示踪剂浓度。分别按照一般解析解和忽略弥散时的解进行计算,并讨论结果的异同。

解答:一维基本模型是:

其中c0=250mg/l,由于示踪剂没有消解,因此k=0,一般解析解为:

解得:c1(600m,300s)=6.412mg/l

c1(600m,600s)=2.351mg/l

忽略弥散作用时的解为c(x,t)=

解得:c2(600m,300s)=250mg/l

c2(600m,600s)=250mg/l

由于忽略弥散作用,且示踪剂在整个流动过程中没有衰减,因此,实际上污染物只是瞬时地出现在介质中的某一个位置,因此不可能在不同时间污染物出现在在同一位置的情况。因为流速为1m/s,因此c2(600m,600s)=250mg/l,则此时c2(600m,300s)应该为0mg/l。

通过比较一般解析解和忽略弥散作用的解时,可以发现而这浓度差别还是很大的,说明在这种情景下,弥散作用对污染物的扩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2011010303王旭作业

1.已知某湖泊的水力停留时间t 1.5a,沉降速率s 0.001 d,问一旦污染物进入该湖泊以后达到平衡浓度的95 需要多长时间?解答 采用沃伦威德尔模型进行估算。模型的微分形式 当t 0时,c c0。因此此模型的解析解如下 当t,可以达到水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浓度 因此。因此,t 因为c0 0,冲刷速...

2011010303王旭作业

1.已知一组数据,可以分别用两种模型予以表达。请利用中值误差对两个模型分别进行检验,说明哪一个模型更适合这组数据。解 对两个模型进行数值计算y值和相对误差。根据以上数据得到两个模型的误差累计频率曲线 根据计算得到中值误差如下 第一个模型的中值误差e1 7.30,第二个模型的中值误差e2 60.7。根...

2011010303王旭作业

1.利用作业5的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对8个湖泊的水质状况进行聚类分析。要求使用最短距离法,并画出聚类图。在此基础上,跟讲义中k均值法聚类结果比较。解答 根据作业5得到湖泊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采用最短距离法,使用欧几里得距离。由以上图表可得,当分为三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