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0教师版

发布 2023-05-16 03:06:28 阅读 4794

范围虽小,变化却繁的18个虚词。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掌握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要注意: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

文言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

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主要指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有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之”“与”“因”等,在不同语境中要注意区分。比如:

“因”,作为实词的像“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名词,原因、缘故),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动词,顺着、顺应)”等;作为虚词的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介词,依、随着),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介词,趁机、趁着)”等。

3.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考生复习时不应忽视对“用法”的学习。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则不同。比如“且”:在“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一句中,从名词谓语“九十”分析,“且”是副词,“将近”的意思;在“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中,从上下句的关系上分析,“且”是连词,表递进,“尚且、况且”的意思。

虽然全国卷高考并不单设题目考查文言虚词,但熟悉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并且文言虚词是学生文言文阅读中相对比较薄弱的一块,故本书将对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例句予以细说,并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14.于]\\end', altimg': w': 80', h': 20', eqmath': a\\vs4\\al([14.于])'

[针对训练]

1)下列句子中的“于”同“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皆以美于徐公。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解析:选a a项,介词,对,对于,与例句相同。b、c两项,都是介词,表比较。d项,介词,表被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解析:选d d项,介词,表被动,与例句相同。a项,介词,到。b项,介词,对于。c项,介词,比。

[10.焉]\\end', altimg': w': 80', h': 20', eqmath': a\\vs4\\al([10.焉])'

针对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焉”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未知生,焉知死\\end}\ight. 'altimg': w': 200', h': 78', eqmath': b\\lc\\]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end}\ight. 'altimg':

w': 220', h': 78', eqmath':

b\\lc\\]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end}\ight. 'altimg':

w': 260', h': 78', eqmath':

b\\lc\\]

d.[犹且从师而问焉\\\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end}\ight. 'altimg': w': 220', h': 78', eqmath': b\\lc\\]

解析:选a a项,疑问代词,**,怎么。b项,代词,代“这件事”;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c项,句末语气词,啊;语气助词,无实义。d项,代词,相当于“之”;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2)下列句子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吴之民方痛心焉。

解析:选a a项,兼词,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那)里”,与例句相同。b项,句末语气词,呢。c项,疑问代词,**。d项,代词,他。

[12.以]\\end', altimg': w': 79', h': 20', eqmath': a\\vs4\\al([12.以])'

[针对训练]

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解析:选b b项,介词,按照。其余三项都是介词,用。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思垂空文以自见。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析:选d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的词性,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

删除“以”字,①②的句意表达受到影响,③④的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①②中的“以”是介词,③④中的“以”是连词。接着进行具体分析,①中的“以”表原因,②中的“以”可以翻译成“因为”,③中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故选d项。

第一组:于、焉、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至济南,李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此亭在府宅之后,自周齐以来有之。旁近有亭。

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其大占城府三之一,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见洲渚之想。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及北渚亭,所见西北孤峰,曰匡山,齐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曰药山,以阳起石得名;曰鹊山,山之民有云:

每岁。七、八月乌鹊群集其上,亦有一山皆曰鹊时,此山之所以得名欤!曰华不注。大明湖由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际,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

华峰正东百五十里邹平之南有长白山,范文正公学舍在焉,故又谓之黉堂。西南之西有函山,太山之北麓也。太山去城百里而近,特为函山所碍,天晴登北渚,则隐隐见之。

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今但兀然一丘耳。

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泺水源也。山水汩于渴马崖,洑而不流,为此泉。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信然。

摘编自元好问《济南行记》)

1.与“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燕王欲结于君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乃设九宾礼于廷。

解析:选d 文中的“于”为介词,可译为“在”,d项与之相同。a项,介词,跟,同。b项,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c项,介词,可译为“比”。

2.与“范文正公学舍在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或师焉,或不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兼词“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和d项均为语气助词。c项,疑问代词,**、怎么。

3.与“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作《师说》以贻之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以勇气闻于诸侯。

解析:选c 文中的“以”为介词,可译为“用、拿”,c项与之相同。a项,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用来、来”。b项,介词,可译为“按照”。d项,介词,可译为“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5分)

译文: 2)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今但兀然一丘耳。(5分)

译文: 参***:(1)大概在太平时期,济南楼的景观天下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现在,丧乱已经有二十年,此地只有荆棘瓦砾而已。

2)历山离城四五里左右,山上有碑记载:“这座山高达、宽阔,出产的东西不匮乏。”但如今只是突兀的一个山丘罢了。

诗歌作业1教师版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 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 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注 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 1094年 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广东新丰,在惠州北。管宁,三国人物,东汉末年避黄巾乱于辽东。苏轼自注 酒...

作业 教师版

2015.4.15作业 教师版 1.式子 cos 1 tan10 1 在括号里填上一个锐角,使得此式成立,则所填锐角为 40 2.已知的一个内角为,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的面积为 3.函数的最大值是 4.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0 5.解关于不等式 解 原不等式可化...

必修1第8课教师版

必修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课题 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使用日期 10月16日 学案序号 8 编写人 韩芳 审核人 李朝霞于燕飞马燕 学习目标 1 了解 权利法案 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2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重点 难点 掌握君主立宪制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