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 (第一期) 主编:顾强。
一灯如豆,茶香袅袅,漫游网海,如鱼得水般的畅快。网的这头是我,网的那头是素未谋面的学员,老师,专家……静默中,用专注,用品读,用心灵,同无数的思想交流。有喜,有悲,有顿悟,有感动……
我班科学班学习情况统计如下:
用水测量时间(观察实验类)
大桥中心校王宝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流的时间基本相等,古人就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意识到推断与**要根据已有的经验与认识。
教学重点】
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推断与**。
材料准备】
课件(水钟**)、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量杯二个、适量的水、滴管、手表或者时钟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录像,情境引入。
1、课件**一段大自然中各种流水的现象录像。提问: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学古人,用水来测量时间(板书)。
二、 滴漏实验
实验一:测量积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简介器材,明确实验要求。
每组铁架台上都有一个漏杯,底部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孔。量杯中有125毫升水,100毫升备用水,一支滴管,一个量筒。(用多于100毫升的水,是为了避免水的表面张力而带来的水流不完的现象)。
2、师生讨论实验操作要求:先用手指按住小孔,把125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教师统一喊口令开始计时,等量筒里的水积聚100毫升水时,记下时间。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数据,反思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装置积聚100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同时在交流中反思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合作情况。
实验二:积聚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组织学生推测:同样是125毫升的水,当量筒积聚10毫升水时,要用多少时间呢?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2、小组讨论推测,并将估计的时间在黑板上**中填好后交流: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么估计?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3、实验验证,记录实验后的数据。
4、观察分析数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水位高的时候,会流得快一些,所花的时间也会少一些。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确实很棒,分工合作得非常好。如果再来一次难度更大的挑战,敢接受吗?
实验三:积聚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用同样方法积聚50毫升水时,又需要多少时间呢?这次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前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
2、学生推测后交流。(期望学生明白,水的流速刚开始很快,后来就会慢下来,那积聚50毫升水的时间就会多于5倍的10毫升时间,但又会少于二分之一的100毫升时间。)
3、实验验证,测得数据后上台把数据写在黑板上。
4、观察,分析实验数据。
5、小结:原来水位的高低确实造成了这种先快后慢的现象,像我们今天这样的装置能用来测量时间吗?要想使水流的速度保持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想办法使水面保持同样的高度。)
三、解释水钟的计时原理,课后延伸。
1、出示古代的水钟图,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学生观察,说自己的想法。
3、演示介绍教师做的水钟。
4、课后,大家搜集一些可以做水钟的材料,下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做一个水钟,到时你们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点评:王宝泉老师能合理地使用教材,教学安排中注意难点的突破。紧紧围绕“用水测量时间”这一主题,精心组织了三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完整、充分的科学**机会。
整个**活动完整、有效,学生思维发展扎实、自然。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尽可能地让同学们在团队的力量下共同进步。老师安排学生课后搜集查找有关水钟的资料,学生对古代的记时工具了解的越多,对课堂的内容就越有兴趣,越能激发他们的探求欲,并从中体会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认识古代中国的伟大。
总之,王宝泉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好的。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大石头一小马望林。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
1.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2.能全面考虑,关注细节,在实验的设计、完善中发展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的严谨。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按照研究计划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难点:
设计、完善简单的**实验计划。
四、教学准备。
课件,烧杯(盛有100毫升的水),搅拌棒,若干食盐,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开门见山。
1.出示装有100毫升水的烧杯,放入一勺食盐,观察食盐溶解了吗?为什么?根据什么判断?
2.搅拌一下再观察,现在食盐完全溶解了吗?为什么?
3.如果继续往里面放一勺盐,并搅拌,食盐还能完全溶解吗?如果像这样不断的放盐,不断地搅拌,还能不断溶解吗?
怎样判断不能再溶解了?(无论怎样搅拌水中还有盐粒)
到底这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看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今天的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二、发散思维,着眼设计。
1.出示一张不完整的研究计划,指出:我们科学课做实验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也就是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等等。为了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个问题,也要制定一份详细、可行的研究计划。
2.指导学生阅读计划,指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00毫升的水、搅拌棒、若干食盐和一份记录单,来研究在常温状态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小组思考并讨论:怎样使用这些材料,一步一步地做实验呢,参照课本p33-34的内容,制定本组的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指导。
3.组织交流:说说你们的实验过程是怎样设计的?注意事项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简单板书,完善计划,同时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三、分工实验,自主**。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2.学生实验结束后,组织汇报,得出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特别指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多少克的食盐,要受到环境温度,水质等问题的影响,所以也许我们今天的实验结果和南方的小学生做的结果有差距,但无论怎样,这都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四、**感受,拓展延伸。
1.实验做完了,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每个同学的感受可能不一样,愿意说说你们在实验中的体会吗?
2.今天的问题完满解决了,老师还想给大家出两个难题,我们知道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那么等量的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白糖?或味精?另外,每组烧杯里的水都溶解了很多盐,老师想请你们把这杯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有什么办法吗?
想想吧,也许明天的牛顿就产生在你们当中。
六、板书设计。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过程:1、先加1包盐。
2、筷子搅拌到完全溶解。
3、再加1包,搅拌到完全溶解。
4、依此重复,直到不能溶解,实验结束。
教学反思。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回想课堂中经历的一幕幕,我有以下深刻的反思和心得:
一、享受过程,远比享受结果意味深长。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计划的制定,一是具体实验的操作。设计实验计划时我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这些过程与细节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中完善计划。当试验开始后,所有学生都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序、有分工地参与操作,每位同学都亲身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在一包一包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过程,意识到自己才是研究的主导者、科学**活动的主人。
二、发展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
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过程,必须要关注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让科学本质教育扎根于实际的课堂中,并且细化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例如该如何考虑制定实验计划,计划中需要特别强调哪些地方,怎样进行科学的操作及如何收集数据,科学地做出结论等等,在科学的思考方式下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让课堂的角角落落都散发出浓郁的科学味。
小学科学班简报 5
第四期。主编 李芳芳2011 11 22 我们参加培训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们虽然经历了繁忙与艰辛,但我们通过培训这个平台,相互学习,共同 积极的发帖回帖 使我们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为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培训学习与研讨交...
小学科学第四期简报
一个人的生命是自己不可转让的专利。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只有正确的选择,合理的利用。因此,珍惜时间,合理地运用时间,就是珍爱生命。不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心情,我们的青春年华在季节的变换中随风飞扬,但我们对科学的追求永远不变,对科学的 就像人类探索宇宙...
小学英语学科简报
第二步骤 课文分段教学。要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应对课文进行分段教学,使学生对课文中的字 词 句及语法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该步骤的教学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 用英语讲解课文。在解释 分析课文时,教师应坚持用英语讲课,尽量用英语进行词句释义 句型转换 扩句 同义词解释 单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