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门学科的著作是:《普通教育学》。
2.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的意义上,个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活动。
3. 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是:教育原则。
4. 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是:教育的社会本位论。
5. 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6.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要,有选择自由而非必须学习的课程是:选修课程。
7. 教师中心说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8. 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具体教学计划或方案称为:课时备课。
9.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10. 班级组织机构的核心是:班主任。
二.多项选择题。
11. 教育哲学家谢费勒列举的关于教育学科的定义性陈述有: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12. 教育的客观依据是:社会的制约性、人的制约性。
13.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有:永恒化、理想化、人性化。
14. 教育艺术的特点包括:情感性、双边性、创造性、审美性。
15.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示范性、创造性、系统性、学习性。
16. 整体评价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
17. 针对中小学课程结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8. 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基本要素是:中国公民、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学能力、认定合格手续。
19.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实际训练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20. 运用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重视直观教学; (2)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3)要重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 填空题。
21. 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是:人力资本。
22. 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23. 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
24. 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
25. 从个体的因素构成出发,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26. 以评价主体为依据,教学评价可分为他评价和:自评价。
27. 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原则。
28.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包括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
29. 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是:智育。
30. 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的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班级。
三.判断题。
31. 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是由经济决定的。 政治。
32. 美国《国防教育法》作为法律,是由杜威和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为根据创立的。 布鲁姆。
33. 专业精神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 专业知识。
34. 课程计划是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35. 教学要素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教学原则。
四.名词解释题。
36. 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37.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
38.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1)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3) 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4)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5)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39. 简述贯彻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的要求。
1、不断增加教育机会。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
40. 我国教师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优越性有哪些?
1)教师的劳动报酬风险性较小,收入相对稳定,比较有保障;教师有较为优越的劳动环境、工作条件和工具资料,劳动安全系数也相对较高,这是劳动保障的价值。
2)教师劳动的精神消耗能够在比较有规律和富有弹性的劳动作息时间内得到较好的补充和调剂。
3)教师运用自身具备的精神力量的劳动过程,也是自己发挥创造才能和施展与提升才华的过程,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要。
4)教师的劳动是在与学生相处之中进行的,这不仅能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经验体会,有助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还能享受师生情谊,有利于调节心理状态、保持青春活力。
41. 我国中小学有哪些常用德育的方法?
1.说服法。
2.角色扮演法。
3.情境体验法。
4. 合作学习法。
5.榜样示范法
6.实际锻炼法。
7.品德评价法
8.修养指导法。
五.论述题。
42.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二)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三)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四)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
五)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
六)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43.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的。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就是“人—物”之间、“物—物”之间、“人—人”之间以及“个体与自身”之间的四大互动关系的实现。
一)“物—物”互动原理。
教学活动化的“物—物”互动原理,就是指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的因素、设备、形式和样态,以人的学习的方式而表现、存在和发展,教学的活动化可以使物质因素以人的学习行为方式加以设计和表现。
二)“物—人”互动原理。
物—人”互动有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方面是,物质环境的构思、设计和建设,必须合乎人的学习活动需要,使人一置身其中,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而“跃跃欲试”。第二方面是,师生在学习准备、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应自觉并充分地挖掘物质环境中的各种潜在的学习活动因素及其功能,使之为学习活动所用。
三)“人—人”互动原理
教学活动里的“人—人”互动涵括面很广,包括校园里各类人员之间的互动,学校、家庭与社区各类人员之间的互动,其中主要是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和同学间互动。“人—人”互动,分为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两种类型。
四)“个体与自身”互动原理。
“个体与自身”的互动也就是“行为与生理心理”的互动,“更关注个体内部的建构过程。”
2019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复习范围。说明 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 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实例分析题 情景分析题 论述题。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导论p3 7 第一章 2教育本质属性 p27 30 3教育...
新整理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导论。1 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 2 捷克的夸美纽斯的著作 大教学论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3 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1806年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的出版。赫尔巴特被世人公认为 现代教育学之父 及 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教育学考试真题
2012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小学教育学总分合计人 签名 总分复核人 签名 复查总分复查人 签名 一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20分 1.学校课程2中小学校本研究3教师专业发展4教师资格制度。二 填空题 没空1分,本大题2012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小学教育学。总分合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