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认识您了》

发布 2023-04-09 04:43:28 阅读 5821

《我认识您了》创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全面认识学校老师、学会寻求老师的帮助、知道尊敬老师的行为。2、正确处理在学校遇到突发事件寻找老师帮助,掌握尊敬老师的方式和方法。

3、热爱、尊敬老师,消除与教师交往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养成尊敬老师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老师和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感受老师的关爱,培养尊敬老师的习惯。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我的老师、知道怎样尊敬老师。三、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入学10天,对学校和老师还不熟悉,只知道自己的任课老师,对于学校其他老师,他们不知道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特别是与老师的交往与幼儿园有很多不同,由过去的常态化变为制度化,还没有适应;遇到自己不能够处理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办,往往“无知无畏”,不会“放弃”,没有安全意识,不知道怎样求助于老师;知道应该尊敬老师,但不知道怎样尊重老师。

四、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情境辨析法。学法:小组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师准备:提前录制好**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唱歌等给教师节献礼,表达对教师的感谢。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拉拉手,交朋友》找到了许多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大朋友,他们是谁呢?****。(板书:我认识您了)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老师的作用。情感地位。】(二)观察了解,认识我的老师。

环节一我的任课老师活动一想一想、猜一猜。

1、想一想:这是我班课程表,你认识哪些老师呢?(出示课程表)2、猜一猜: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老师”:请你说出老师的特征,同学们猜猜是哪位老师,好吗?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自己的任课教师。】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

1、看一看:看**,她们是谁?教我们什么课程?

她们在哪办公呢?2、说一说:刚才我们猜的老师和看的老师都是教我们课程的老师,他们被称为“任课老师”。

(板书:任课老师)你最喜欢哪位任课老师呢?请说说你和他(她)之间的故事,好吗?

3、听一听:现在有一位特别想和你们交朋友的老师,你们想认识她吗?【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老师工作,特别是师生的互动,认识老师工作的性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环节二我还想认识。

活动一学校里,除我们的任课老师外,你还想认识谁呢?

活动二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吗?(板书:其他老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学校老师,知道还有许多虽然不是我们的任课老师,但每天默默的为我们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

三)讨论交流,理解老师的关爱环节一该请谁来帮帮我活动一遇问题,想办法。

1、看**,他怎么了?同学们在干什么?

2、讨论交流: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2页,看一看遇到这三种情况,该请谁来帮忙呢?(第一种情况:

右腿受伤,可以请老师帮忙;第二种情况:他们下课闹着玩,可以自己解决;第三种情况:我们要爱护树木,可以找老师帮助,如果当时没有老师在,我们可以暂时放弃。

)3、你在什么情况下想寻求老师的帮助?(比如突发疾病、遇到被欺负、遇。

见认为不对的事情……)

环节二还原生活常态,学会正确处理问题1、辨一辨:看**,他们谁做的对吗?2、他是怎么处理遭欺负的事情呢?

3、小结: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因为老师时刻关爱着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板书:→尊敬)。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困惑,还原生活,分析引导,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感知:老师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为什么要尊重老师的原因。】

四)辨析判断,学会尊敬老师环节一怎样和老师交流活动一交流体会,掌握方法。

1、你怎样寻求老师的帮助?看**,她做的对吗?(举手报告、叙述问题、对老师说谢谢等等。)

2、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比如:和老师见面,我们怎么说?下课和放学了怎么和老师说?老师帮助了我们,我们该怎么说?)

3、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应该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设计意图:探寻与老师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从讲礼貌开始,引导学生掌握和老师交流的方法,巧妙引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强化下一环节怎样尊重老师做铺垫。】

环节二明确怎样尊敬老师活动一辨一辨,谁对谁错?1、看课本第13页,他们做的对吗?2、考考你,看课件**,你向谁学习呢?活动二课堂小结,我们该怎样尊重老师呢?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生活层面,抓住学生生活中的共性问题比如只想表扬,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只听任课老师的话,不愿意听其他老师的教导,多角度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行为习惯】

五)情感升华,总结归纳。

环节一尊敬老师既是传统美德又是法律规定活动一听尊敬老师的故事:《程门立雪》

活动二教师节的认识活动三才艺展示,表达感谢。

1、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你知道是什么时间吗?2、教师节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请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学生才艺展示)4、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一起唱首歌,献给所有关心我们的老师。【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尊敬老师既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又是我国法律规定,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尊敬老师。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提升对老师尊敬的感情,使情感得到升华。】

环节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谁?(看板书)

2、这节课上到这里,放学后,把你认识的老师告诉你的家人;找一些尊敬老师的故事,教师节那天,我们开一个故事会,好吗?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拓展学习空间。】板书设计3、我认识您了。

任课老师领导、门卫……关爱尊敬。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一目了然】作业设计。

1、你认识了哪些老师?【答:我的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门卫、校工和值日老师。】

2、讲一个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听。【答:略】

3、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呢?【答:因为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时时刻刻的保护着我们。

尊敬老师既是我国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并且《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也有要求,所以我们要尊敬老师。】

4、你认为怎样才是尊敬老师呢?【答:对老师有礼貌;听从老师的教导;不打扰老师等等。】

5、找一些尊敬老师的故事。【答:比如***向教师敬酒;***向老师赠款;**给老师敬礼;***穿便服会见教师;曾子避席等等】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强化尊敬老师的感情。】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并且层层深入,推而广之认识学校领导、其他老师和校工,让他们知道到学校所有老师的工作都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进行道德引导:老师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帮助者,我们应该感谢、尊敬老师的目的;通过学生行为习惯的辨析,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尊重老师。

从设计教学过程到制作课件,一直到授课结束,每个教学环节,我始终秉承的教学理念是:立足儿童生活,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一、读懂儿童,掌握他们的身心特征是提升实效性的前提。

以儿童为本,把孩子看做一个正常成长的人,不是家长和老师的作品及成功标志。麻省大学乔治福门教授说“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依据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般特征而言,他们还没有成形道德观念。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他们知道的老师仅仅是自己的任课老师,对于其他老师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并不了解;知道应该尊敬老师,但并不知道为什么、怎么尊敬老师。

作为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的我,紧紧关注此时孩子的身心特征,成为他们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德育主阵地,进行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遵循他们的认识规律: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由浅入深,比如这一课重点就是“尊敬老师”,我按照“认识老师——为什么尊敬老师——怎样尊敬老师”三个环节,层层推进,完成教学目标;上第一个话题“我的老师”时,先从学生熟悉的任课教师入手,再延伸到学校领导、门卫、校工以及值日老师。

小学低年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社会化人的开始,引导他们由初步感知,到感悟、领悟,最后达到习惯养成是这节课的终极目标。

二、遵循儿童道德形成规律,以活动为载体是提升实效的关键。

儿童道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必须通过他们自己的主体性活动才能够完。

成,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课程,活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紧扣课程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拓展和超越课本,以活动为主线,比如:我设计了“猜老师”游戏,让学生回忆自己认识的老师特征;“辨一辨”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别人行为的判断,达到内化自己情感的目的;师生互动的活动,拉近师生情感交流的距离;听故事《程门立雪》活动,引领学生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唱一唱、跳一跳。

儿童对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嘴,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沟通、学会判断。

以活动为载体,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道德教学知识化、静止化的局面,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吃透文本,多角度开发课程资源是提升实效的重点。

当我每每翻看道德与法治课本时,看着一张张简单的**、一行行简练的提示语、一个个短小而简单的思考题以及一些课本留白,我就在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够紧扣课本而又能拓展课本,进而上成一堂堂高效的课呢?

首先必须吃透文本。每一课的教材编写,凝聚了编者的意图,呈现着编写线索,作为执教的老师必须把握住文本的显性线索,才能够挖掘出文本的**目的。

我在教学设计前,认真研读了课本设计、呈现的12种情境展示,理解了编制的设计意图:认识哪些老师——为什么要尊敬老师——怎样尊敬老师。形成三个层面,层层推进,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针对现行教材的具体情况,我灵活运用教材,敢于跳出教材,大胆创新,多角度开发课程资源,既有学生生活又有教师生活;既有传统文化又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教师节的引入。

开发的所有资源都立足儿童实际生活,调动儿童已有经历,从熟悉的事物和场景入手,使呈现的内容能够触及学生内心,进而引起共鸣,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里共精选了八个生活场景,比如:任课老师上课的情境、班主任工作情况的介绍、学校其他老师工作的状况、学生遇到困难的情境,让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

四、内化情感,让教学内容外化成习惯是实效的落实。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核心理念。比如教学第四步时,我着力引导学生与老师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尊敬老师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在执教第三个话题“该请谁来帮帮我”时,课本第十二页的第。

二、三两个情境出现时,我从实际出发,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遇事自己动脑筋,学会自己解决或者放弃等。

德育课程不仅要学生明白道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道理自觉的应用到生活的行为习惯之中,也就是由“理教”转化为“事教”才能够体现课程目标的落实。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只有让所有教学内容内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须,有“他律”成为“自律”,才是教育成功之日。我布置课后作业时关注了课堂内容的课外延伸。

如:1、把你认识的老师告诉家人;2、收集尊敬老师的故事。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而不研则浅,教师只有在不断的研究、反思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一个真正关注儿童生命的教师,更应怀着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纯洁的生命体,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引领他们茁壮成长,也才能够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和领航人。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吃饭有讲究 教学设计。花山镇悦贤小学 江肖环。教材分析 吃饭有讲究 是统编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家中安全与健康 中的一课。它与第9课 玩得真开心 第11课 别伤着自己 第12课 早睡早起 共同构成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在学校生活介入后家庭生活的变化为主线,围绕 玩 饮食 安全 作息时间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课了》

上课了 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课堂学习的积极氛围,愿意和老师 同学一起开心地学习。2.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体验中,逐步具备与老师 同学互动 交往的能力。3.知道课堂学习中的规则和方法以及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知道课堂学习中的规则并能够遵守,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上学去。教学目标 1 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2 知道怎样和同学 老师打招呼,做到礼貌待人。3 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喜欢上学。教学重难点 1 激发学生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喜欢上学。2 学会和老师 同学交往。教学 具 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 上学歌 课件 道德与法治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