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7《0》教案设计

发布 2023-04-08 01:47:28 阅读 6910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0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1~5各数,了解了1~5各数所代表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为此,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在情境中体会知识的形成,在活动中感知知识的应用。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2.兴趣与理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新知时,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理解算理。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达算理,扎实而有效地理解算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分享自己的思想、见解,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必备条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直尺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动物园里常见的小动物中,谁最聪明?(小猴)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桃子)小猴在前两天举行的动物王国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猴妈妈给小猴买了桃子,这会儿,小猴正在家独自享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猴,好吗?

设计意图: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过渡到小猴吃桃子这一环节,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为学习下面的新知打下了基础。

**新知。一)“0”的第一种含义——没有。

1.(出示课件:小猴面前的盘子里放了2个桃子)

师:小猴面前的2个桃子用数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2.(出示课件:小猴面前的盘子里放了1个桃子)

师: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1个桃子用数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3.(出示课件:小猴面前的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

师: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一个桃子也没有了,又该怎样表示呢?

4.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表示(板书“0”)。这个数读作“零”,0表示没有(板书),0和一样,也是一个数。

5.你能把这三幅画面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完整地把图意描述出来,再次体会0表示什么也没有的含义。

6.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如妈妈买了5块糖,吃了5块,还剩0块;小华买了3支雪糕,吃了3支,还剩0支。(学生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7.发散思维。

教师伸出3根手指,问学生:“这是几?”伸出1根手指,问:“这是几?”把所有手指收回,一根手指也没有伸出来,问:“谁知道这个可以用数几表示?”

8.举一些有关0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演示,巧妙地处理“小猴吃桃子”的教学素材,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盘子中的桃子是怎样由两个变成一个也没有的,从而引出0。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0的产生顺理成章。

在认识0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0的第一种含义“没有”,不必教师带动,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主动探索,感受0的动态形成过程。

二)“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直尺。

师: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

师:请大家看放大的直尺图,0在哪儿?它排在谁的前面?

3.再次观察放大的直尺图,看上面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而数越大,离0就越远)

4.师强调:量东西的长短时,0就是起点,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的长度,这时0就表示起点。

5.指名数直尺上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直尺上的刻度0,说明0可以表示起点。通过放大直尺图让学生观察0~5各数的顺序,轻松解决了5以内数的数序问题。

学生从最直观的事物入手,能够使知识从表象上升为理论,初步知道了0的两种含义,为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三)“0”的书写。

1.观察0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边示范边解说:“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得圆滑,不能有棱角。”

**有关0的加减法。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小鸟图,引导学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点击出现动画: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几只小鸟?

3)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4)要求还剩几只小鸟,应该怎样列式?(出示课堂活动卡)

2.课件出示教材30页青蛙图。

1)动画出示第一张荷叶,上面有4只青蛙。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荷叶上面有4只青蛙)

2)出示第二张荷叶,上面没有青蛙。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几表示?

3)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4+0=4)

5)说一说算式中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6)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7)小结: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板书)

8)想一想:4-0=□。

9)师引导:4减0表示什么意思?(就是从4个里面去掉0个,还是4个,所以4-0=4)

10)小结: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情境图中的知识,学生**出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再一次感受0的含义及0的特殊性。教师通过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在数学中再现生活,从问题中感悟数学。

学生在知识迁移中**新知,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个性,发现了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感受学习的快乐。

应用拓展。1.口算。(抢答游戏)

2.填一填。

条 ( 条 ( 条。

3.想一想,填一填,算一算。

4.填一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含义,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教材31页题。板书设计。

0:①表示没有;②表示起点。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都得这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 教学设计。学生特点分析 一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学生,男生21人,女生27人。入学不久,对于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生活中的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 超市等地方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分类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前边学习认识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 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 综合,通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 5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李境小学 李登峰。一 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 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