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发布 2020-04-09 03:24:28 阅读 892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学生特点分析:

一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学生,男生21人,女生27人。入学不久,对于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生活中的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超市等地方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

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分类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前边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38页的主题图,看一看图中是什么地方,自己看到了什么?你发现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把一样的(或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3、教师谈话引入新课:数学上把一样的或同样的称为同一类。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方法。板书:分类。

二、合作**,提高认识。

1、组织学生齐动手对教室内的卫生工具、学生作业等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明确分类的重要意义。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学具,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三、交流展示:

学生将自己分组分类整理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说一说自己分类的依据。

四、课堂练习,体验分类。

1、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教师在巡视中指导)

2、列举生活中的分类。

五、作业布置:练习六的题。

六、课堂小结:

1、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教师小结。

教学资料及资源:主题图、学习卡片、小圆片、三角形等自制学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给不同物品分类,谁还记得是怎么分的?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铅笔,小组内摆放在一起。看一看这些都是一样的物体,能不能再分类?

让学生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揭示学习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同类物品分类。

二、小组合作,**新知: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桌上的铅笔,想想怎样给它们分类?想好自己动手分一分。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们想怎么分。

3、动手分一分。

三、 汇报交流。

1、师:哪一组同桌想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红的和红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的)按长短分……

3、小结:(1)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请大家抬头看前面,(让台上的同学举起铅笔),同样的铅笔,我们可以按什么分?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同样的铅笔,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有没有橡皮头分,也可以按有没有削过分,也就是说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四、课堂练习,体验分类。

1、让学生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

2、汇报。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五、作业布置:练习六的题。

六、课堂小结:

1、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就不同。

教学资料及资源: 插图、生活实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 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 综合,通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 5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李境小学 李登峰。一 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 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 说教材。一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 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二 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 20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 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 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是先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