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发布 2020-04-09 03:39:28 阅读 6885

分类。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学情分析】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不久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

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整理小明的书包和房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1)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2)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一张水果图、每小组一个学具盒。

教学策略】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一个“玩”字,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自主**与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发展了能力。

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学生常遇到的生活情境:老师向一位学生借中方本,结果这学生久久都找不出来。通过整理书包,解决该生书包乱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同时,让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整理房间部分,通过形象生动、乱糟糟的房间**给学生足够视觉冲击,激起学生非常想整理房间的冲动,从而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房间的布置,培养学生独立自觉、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通过分一分、说一说、4人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在联系生活,感受分类这一环节,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了垃圾分类的热门话题,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注意垃圾的分类,做个有公德心的合格公民。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知分类。

1、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师:“蔡佳奇,老师想借你的中方1号本用一下,你能找本给我吗?”奇怪,怎么找那么久?

拿书包过来看看。哇,大家一起看看!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蔡佳奇为什么那么久都找不到本子了吧!

2、**原因,解决问题。

谁能帮忙整理一下?以便我们找得更快。

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

揭题。师:像刚才这位同学那样,把书和书放一起,中方格本和中格本放一起、汉语拼音本跟汉语拼音本放一起,也就是把同一类的东西放一起就叫“分类”。

通过分类,蔡佳奇的书包里的东西一下子整洁美观了,找起东西来多方便呀!

3、整理房间,感知分类。

课件出示小明的房间,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

师:这就是小明的房间,感觉怎样?(太乱了)。看来,小明平时太贪玩了!我们一起来教他整理一下房间好吗?我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整理吧。

在课件中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动画整理。

设计意图:课前经过调查,发现我班的某些学生在书包的整理上还是欠缺经验和方法。由乱糟糟的书包生活情境入手,既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解决了孩子生活中存在的生活问题。

通过整理蔡佳奇的书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

二、 活动操作,体验分类。

1、四人小组分一分。(学具盒里放着红、黄色圆片各5个,白色、蓝三角形各个、蓝、绿色长方形各5个,圆柱10个。)

师:通过大家的热心帮助,小明的房间漂亮了许多。现在,老师也有件事情要请大家帮忙,老师发给小组长的那个盒子,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想请你们帮忙分分类,你们愿意吗?

2、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分的?引导说出:我们是这样分的,我把( )放在一起,把( )放在一起。

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设计意图:1、动手分一分环节。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小组汇报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三、 联系生活,感受分类。

1、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课件出示:鞋店图、皮包图、厕所图、垃圾箱等**。

知道它们分别是按照颜色、大小、性别等标准分,提醒小朋友以后扔垃圾要注意分类。强调说明: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用完之后还可以生产再用的,我们要放进可**垃圾箱里;吃剩的饭菜、果皮就要放进不**垃圾箱里。

2、说说生活中的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在此渗透我们的热门话题垃圾分类,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德心。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寓教娱乐,应用分类。

1、事先在每位学生的笔盒里放置一张**。

2、按照黑板的水果类、蔬菜类、图形类、文具类这四类提示进行判断。

3、全体参与,把卡片“对号入座”。

设计意图:经过紧张的学习,让孩子进行分卡片游戏,寄知识予娱乐,符合学生的生长特点,让学生身心都能得到放松。通过该环节,全体学生参与了板书,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增强信心。】

五、 分层练习,巩固发展。

1、课件中的练习。

2、完成练习六的第1~3小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而且还知道了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按颜色、形状、大小等分类。

反思:本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分一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等活动,层层深入,各环节动静相结合的安排特点,符号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整节课下来比较流畅,在最后的“对号入座”游戏达到了高潮,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唯一不足之处就是:

在4人小组分学具环节,由于当时只考虑到教学时间问题,只想着让学生如何快速收起学具,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却没让学生摆好学具收拾,忽略了生活的学习延续这一特点,这是今后还要多加注意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 教学设计。学生特点分析 一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学生,男生21人,女生27人。入学不久,对于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生活中的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 超市等地方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分类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前边学习认识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 5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李境小学 李登峰。一 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 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 说教材。一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 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二 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 20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 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 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是先创...